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大赛“应试”痕迹太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5:22 今日早报

  创新大赛

  “应试”痕迹太多

  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奖方式谋变

  □通讯员 袁丽英 本报记者 洪慧敏

  早报讯 昨天,第20届浙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台州举行。这次大赛,评委们没有像以往那样总是问课题内容,而着重关注小选手课题外的相关知识。不料,这种新的评奖方式刚一露头,就遭到陪赛家长和指导老师的强烈抗议。

  家长和指导老师抱怨纷纷

  昨天下午3点多,创新大赛答辩会场外。“评委不够专业!”一对来自舟山的父母向一名指导老师抱怨着。几分钟前,他们一起通过摄像头看了儿子的答辩情况,10岁的儿子准备的是“高度测量仪”的课题,但评委却坚持要问他“三角形内角一共几度”。男孩当场愣住。女指导老师也认为:“这个问题跟创新课题无关,我们为课题准备了一个多礼拜,评委应该多问问与课题相关的内容。”

  对此,评委的解释是:“以前的评判标准,未免有点‘应试’感觉,我们是想了解一下选手是否具备创新的相关素质。”

  创新可能成为“应试”

  按大赛程序,小选手们在参加答辩前,有12天的准备时间。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杨英说:“在这段时间里,指导老师和选手一般会把评委可能问到的所有问题,譬如选题的背景、方法、解题的建议等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做出回答准备。选手们之前还要经过县、市的选拔。这套问题老早就已经‘背’熟了。”

  这样的选拔程序,让专家不得不担心:“有些学生根本不具备创新知识,指导老师一手包揽,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上阵。”

  “从某种角度看,以前的评奖方式,似乎有点在鼓励学生投机取巧,死记硬背!”一名评委说,“我们要学术性、实用性,更要真实性的青少年创新。所以我们选择不仅问课题内容,更要问一些跟课题相关的知识。”

  结果还是出人意料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小选手都被评委的问题问住了,不是答得乱七八糟,就是愣在现场。譬如一项环保创新技术,评委问:“什么化学物质能产生哪种污染?”小选手呆住了。“哎,要搞这个环保技术创新,肯定先要懂化学物质。”评委都摇头不止,“再不改革创新,创新大赛自己就要走入误区了。”

  但昨晚,大赛结果出来还是让记者有点意外,之前的“高度测量仪”成为52个一等奖中的一名。

  对于这个结果,杨英的回答有些无奈:“我们和指导老师之间有些分歧,她认为做这个课题不需要这个知识点,我们认为孩子自己要搞出这个课题,必须懂,但我们也要尊重她的意见。”

  “毕竟,第一次搞,不可能把刀磨得这么亮!”杨英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