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沙高新区 托起企业创新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7:27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张茧 刘爱民 □通讯员 任树言 胡国龙 成东晖

  高新区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摘自温家宝总理讲

  3月28日,春雨洗涤后的湖南大学校园格外清爽,树梢吐出的串串新绿,让人心醉。在这个春和日丽的日子里,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罗社辉的手,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教授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又一个科技创新平台———占地216亩的湖南大学产学研基地,在长沙高新区麓谷科技园内横空出世!

  走下签约台的罗社辉满面笑容。湖南大学的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化学化工、生物医药、桥梁隧道、环境工程、软件、电力电子等优势研发团队和项目,将悉数进入长沙高新区麓谷园区,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将在这里走向产业化。

  一路走来的18个春秋里,长沙高新区人是怎样托起1050家企业的创新之梦呢?

  拓展发展空间搭建创新平台

  1988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创立了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搭建创新平台,引进现代工业文明和高新技术产业。仅一年时间便涌入高新技术企业80多家,实现产值1.12亿元。

  1991年3月,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翻三番。此后,长沙高新区总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50%以上增幅。1997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长沙高新区调整为“一区四园”(市内政策区、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高科技工业园、隆平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的发展格局。

  进入二十一世纪,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新辟23平方公里麓谷产业园区,国家级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纳入高新区统一管理,直管的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规划控制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至此,长沙高新区发展成为湖南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要打造一流的高新区,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和全方位服务的理念。长沙高新区人坚持以“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标准营造投资环境。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构建了“企业围绕市场转,园区围着企业转”的新型政企关系和良性互动机制。高新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大力推行政务改革,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多元主体投资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先后引入28家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参与高新区发展。

  创新跨越18年,长沙高新区业绩骄人:共培育了595家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累计完成技工贸收入2740亿元,实现利税354亿元。2005年实现利润居全国高新区第10位。

   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

  长沙高新区最独特之处,在于自主知识产权密集度位居国家级高新区前茅。

  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计显示:长沙高新区已累计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1400多个,其中9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115项列入国家、省(部)级火炬计划,18项列入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加权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6。

  而这,正是他们强化科研机构的创新源头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高端人才为核心,以专业基地和各类孵化器为载体,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果。

  园区建立了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重点的知识创新体系。长沙市25所大学和70多个科研院所,都与高新区企业合作,共建立了460多个研发机构。区内设立了博士后工作总站和17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有6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同时,园区内的563家民营科技企业和125家院所改制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主体。

  人才是引领创新的核心。今年3月1日,长沙高新区专门聘请袁隆平、黄伯云、钟志华、何继善、刘筠、钟掘、夏家辉、李健等十位院士、专家为高新区高级顾问。袁隆平、黄伯云、钟志华、何继善等13位院士,带着水稻杂交育种、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等多项国际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园区内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100多名教授、博士等高科技人才,也入园领办各类科技企业150多家。目前,园区研发人员达1.5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9%,其中博士、硕士近3000名,海外专家和留学归国人员700余人。

  创业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长沙软件园成为全国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100多家企业和单位实现平台资源共享。目前共有软件企业410多家,企业总收入超100亿元。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集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规模化发展于一体的创新孵化体系,使高新技术快捷地转化为生产力。共建成孵化场地2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多家。

   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

  长沙高新区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了集聚优势。

  依靠源源不断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长沙先进制造业在短短五年内一跃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黑马”。中联重科、远大空调、三一重工、华泰重工等,联袂崛起,以打造国际化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标志,把长沙工业带入一个与国际品牌共舞的新时代。

  在新材料领域,金瑞新材料、杉杉科技、科力丰、神舟科技等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能源材料及电池产业集群。尤其是院士黄伯云领衔研发的“炭/炭材料”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产业基地已落户麓谷。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培育出网络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数字媒体软件三大产业集群。特别是以三辰卡通为代表的数字媒体软件产业集群迅速形成,蓝猫、虹猫、山猫竞相降生,使长沙已成为全球第十、中国最大的动漫卡通生产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汇聚了隆平高科、九芝堂、双鹤医药等骨干企业。湖南惠霖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将全面启动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世界500强企业”日立、斯伦贝谢、铃木等公司纷纷“飞栖”麓谷,合资合作创办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统计显示:2005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达63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551亿元,均比2004年同期增长25%。其中,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5家,过10亿元的18家,中联重科、华银电力、远大空调等5家企业税收超过亿元。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实现总收入582亿元,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

  展望“十一五”,长沙高新区两位掌门人彭可平、罗社辉信心十足,“我们已经把2006年定为创新年,把长沙高新区打造成湖南乃至全国推进科技创新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和生态新城的样板区!”“十一五”期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和高新技术总产值平均增速25%,到2010年,分别达到1900亿元和1700亿元。其中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技工贸总收入、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1000亿和800亿。

  浩浩北去的湘江和巍巍耸立的岳麓,见证了长沙高新区十八载创新图强的圆梦之旅。让所有加盟长沙高新区的战略投资者的创新之梦,都尽情放飞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