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照片给他带来不错的收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7:57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本报记者韦晔通讯员孙子虹

  三联书店、山东画报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收藏家高建中总是时不时地接到很多知名出版机构的“订单”,他们出高价只是为了购买一些老照片的使用权。

  “《新周刊》杂志用了我一组美女的老照片,一张100元,这都是2001年的行情。”

高建中随手从书橱中抽出一本江苏美术出版社的《老照片》系列图集,在封底的“图片收藏者”名录中,他的名字位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之后。

  不过,对于老照片带来的收益,高建中讳莫如深,“至少以藏养藏不成问题”。

  “鬼市”里寻找老照片

  高建中少年时家住在中央路141号省文联的家属大院内,近水楼台,和画家们泡在一起,看他们画画,临摹他们的作品,听他们谈论美术。从那时起,他就对美术作品、老照片这些视觉艺术产生兴趣了。

  1970年,高建中成为南京橡胶厂工会的宣传干事,业余时间就用在收藏上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南京南来北往的古玩商人很多,那时他几乎每天都去堂子街和朝天宫,在那些地方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堂子街的早市俗称“鬼市”,早晨四五点钟买卖就开始了,什么旧东西都有,当然也真假难辨。高建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一个个摊子前寻觅。除了月份牌画,他最关注的就是老照片了,“有的家庭把祖辈整本整本的相册拿出来卖钱,几十块钱一本,即便是在1995年前后,最多也就200元一本吧。”

  高建中的老照片藏品就是在这段时间丰富起来的,200多张底片,3000多张老照片,说得诗意一点儿,他把旧时光汇集在家中了。

  穿越74年的邂逅

  《三个小伙伴》是高建中的老照片中流传最广的一张,香港媒体在介绍民国时期中国人生活史时也曾引用过。这张3个女孩的合影照片拍摄于1932年,女孩们都穿着胸前配有一朵大花的旗袍和搭襻布鞋,留着齐耳的短发,未脱稚气的面庞上流露出同龄人少有的平静。3个女孩无论是表情还是穿着都清新自然。

  “这张照片就是在南京拍的。”高建中将3人合影的照片翻过来,记者看到其后有题记:“胡毓秀、马闻英、戴慧英三人摄于民国廿一年春季在金陵庐山照相馆拍”,他说,庐山照相馆当年就在夫子庙贡院街上。

  10年前,高建中从朝天宫旧货市场买来的是一本相册,《三个小伙伴》是其中最大的一张。记者还见到了剩余的40张小照片。几乎每张照片后面都有题记,这给研究出版带来很多便利。

  高建中告诉记者,这本相册的主人是胡毓秀,曾经是私立中华女子中学的学生。

  1936年在燕子矶拍摄的照片背面,胡毓秀用少女特有的敏感笔触写道:“浩大的长江边,更佩服自杀者的勇敢,流落到此的他们,力也尽了,肚也饿了,更不知何处才有他们的生活。”

  高建中告诉记者,这本相册的跨度从1930年到1942年5月3日,“这不仅是个人的记忆,它也是南京这座城市的鲜活历史”,更让他意外的是,时隔74年,画面右侧那位小女孩的后人还辗转找上门来,索要这些珍贵的照片。

  61年前的联合国大会

  去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总统府展览研究部部长刘晓宁曾首次向外界展示了从未公开过的4张珍贵老照片,它们反映的就是联合国成立大会以及最后签字仪式的场景。这些原版照片保存得十分完好,拍摄者技术精湛,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全景、中景和特写都很齐全,在国内出版物上还不多见。

  刘晓宁告诉记者,展览研究部的图片大都是通过扫描出版物的方式复制的,那4张联合国大会的照片就是高建中先生提供的。

  “2002年从美国人手里换的。”4年过去了,高建中提起这件事情还很骄傲,“我去上海拜会曾在南京大学工作的美国人丹尼斯,用几张革命宣传画和丹尼斯换回了这些照片。他告诉我,这些照片是从美国驻沪领事馆中带出来的,作者是一个美国记者。”

  高建中分析说:“之前我看过国内一些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的老照片,是从侧上方较远的地方斜拍的。但这些照片是在非常靠近的正前方拍的,签字桌前的细节都看得很清楚。”

  最近,高建中又收集到200余张中央大学地质专业学生在全国各地采风过程中拍摄的原版底片,他希望能与出版机构合作,将其编印成画册。

  《老南京》展览今天送票

  更多的南京人认识到老照片的意义还是通过高建中在鼓楼公园的主题陈列:《老南京老照片》。记者看到,280多张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不仅有江南贡院的鸟瞰图,还有各种老行当的真实反映:箍桶匠、铁匠,还有耍杂技的、捏面人的……

  高建中指着一张《城中全景》说,“这是1945年德文版《南京》画册中的一张,我从小就生活在玄武湖旁,周边的小池塘很多。你看这张图片池塘和农田占据了画面的大半,今天以这样的面貌宣传南京是不可思议的。”

  鼓楼公园管理处主任张政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建中的收藏对了解南京城市的变迁很有意义,也切合鼓楼的文化地位,“当时公园请袁晓园先生题字,袁先生不仅满足了这一请求,还欣然为展览撰写序言,评价之高让参与筹备这次展览的工作人员很欣慰,“我们希望更多的金陵晚报读者能有时间细细品味这些珍贵的影像。”

  鼓楼公园管理处特别为本报读者提供了50张免费门票,您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4686500索取,赠完为止。

  (编辑豆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