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首次出土战国带耳陶钵(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10:5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首次出土战国带耳陶钵(图)

  考古发掘主体现场有40个探方。

  

广东首次出土战国带耳陶钵(图)

  已修复的文物。

  

广东首次出土战国带耳陶钵(图)

  清晰可见的五个文化层。

  专家考证,猪牯岭遗址考古现场是一处战国时期生活居落遗址。遗址各类生活设施和遗迹现象截至目前为止在整个广东都很少发现。

  本报东莞讯 (记者薛世君、卢政实习生冼淑明、林坤摄影报道)日前,位于东莞市柏洲边猪牯岭的战国时期生活居落遗址保护性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在出土的战国晚期至秦代的陶器和青铜器残片中,目前已经修复的完整器多达30件,并同步开始进行后期的文物修复和整理。

  现场:考古现场面积达1000平方米

  本次考古发掘的猪牯岭遗址位于东城区柏洲边西侧,东邻柏洲边工业区,北侧为东江河道。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在消失的北部山腰上,考古队员挖掘了深几十厘米,长宽均为5米的正方形探方40个,揭露面积达1000平方米。其中出土的较多为陶器残片,器表纹饰以米字纹、方格纹居多,同时可见弦纹、水波纹、篦划纹等。可辨器形有硬陶或者原始瓷类的罐、钵、碗、杯等。

  发现:同类遗址在广东少见

  在文物修复现场,记者看到,已经修复好的文物有30多件,全是大小不一的罐、钵、碗、瓮等。魏峻博士介绍说,本次出土的可辨器形有硬陶或者原始瓷类的罐、钵、碗、杯等,器表纹饰最多的是米字纹,其次是方格纹,其他的还有弦纹、水波纹、篦划纹等。在一些器皿表面还刻有一些符号,有十几种甚至是反复出现的,但这些符号具体表示什么意思还不清楚。

  在已经修复好的陶器中,有一个带耳的陶钵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特别注意。魏峻博士介绍,这种战国至秦朝时期的陶器,在广东地区还是首次发现。根据上面有烟熏留下的痕迹判断,这种陶器当时是用来煮东西的。在本次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唯一的一个青铜残片,据估计是鼎的其中一个鼎足。但由于残片过少,锈蚀程度严重,已经无法复原器物。

  价值:连接东莞商代到汉代历史

  此次东城区柏洲边猪牯岭遗址发掘是继东莞1993年村头贝丘遗址二次发掘后,揭露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科学考古发掘项目。与广东省其他地区发掘的同时期遗存基本都是墓葬的情况不同,猪牯岭遗址的各类生活设施和遗迹现象截至目前为止在整个广东都很少发现,为认识当时的生活和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各类文物的出土不仅大大丰富了东莞先秦文明的内容,填补了考古的空缺,而且为东莞先秦史年代序列搭上了重要的一环。

  魏峻博士介绍,战国时期,东莞的海岸线比现在靠里。据现在发掘的文物证明,战国时在这里居住的居民进行的是“定居”生活,所以这个居落遗址当时不在海边,应该是在内陆一带。

  东莞市博物馆娄馆长告诉记者:“虽然暂时无法证实和复原房屋遗迹,但从发现的建筑物墙基槽的遗迹现象来看,他们就住在猪牯岭的山腰到山脚下,邻近水源,当时居住的人群数量可能较少。”他接着强调道:“虽然人不多,但是这个遗址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它把东莞从商代到汉代的历史接了起来。”

  遗憾:

  现场已被严重破坏

  早在2001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在东城区柏洲边猪牯岭经过采集考察之后,已经初步推断其为一处以战国时期遗存为主体的古代遗址。后来因为经费问题,发掘工作被迫拖了很久。由于工程建设,遗址所在地已经被机器作业严重破坏。考古队的领队魏峻博士介绍,从开挖探方剖面来看,文化层已被破坏殆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