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潮汕绘画史略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12:49 大华网

  □黄舜生 陈嘉顺

  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中,潮汕绘画艺术是极其绚丽多彩的一枝。虽然自秦汉以至明代传世绘画作品较少,我们已经很难比较全面地窥见潮汕古代绘画艺术的水平,但从潮汕文化的发展历史看,可以肯定潮汕绘画艺术显然受到中原绘画艺术的深刻影响。唐宋元时期,尤其是明初至清中叶,大量移民经福建迁入粤东南沿海地区。随着人口南移东迁,尤其

是常衮、韩愈、李德裕、周敦颐、杨万里、朱熹等大批入潮的朝廷公卿重臣,更是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对潮汕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到明代,潮汕经济日益繁荣,在与全国各地,特别是与浙江、福建密切的经济交流中,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潮汕的绘画汇融于中原文化之中。至清代,潮汕绘画才人辈出,绘画创作高潮迭起,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近现代以来,由于汕头辟为通商口岸,潮汕绘画在接受西方艺术影响的同时,也坚持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并不断发展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当代的潮汕绘画,在与全国同步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创新,形成流派纷呈、人才辈出的局面,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

  (一)

  明末清初中国绘画延续元明的趋势,除了用色大胆外,用笔亦相当开放,闽西画家在这种影响之下,在笔墨上也有着特殊的表现,因而形成了鲜明的“闽派”画风。福建画家不囿成规、敢于创新的特点,在中国历代画家中是很突出的,此风格对潮汕绘画的影响极为深刻。由于潮汕与闽南地区山水相依,两地的交流一直不曾中断,因此,“闽派”画风便成为潮汕早期绘画的重要质素。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潮汕管辖范围较大(潮州府共辖海阳、潮阳、揭阳、程乡、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平远、镇平共11县),物产充裕,民心安定,经济繁荣,带动文化艺术发展,吸引不少文化艺术名流纷至沓来,加上许多商人从福建、浙江等地带来大批名画,犹如一股清新春风吹拂画坛。与此同时,福建的一些名画家来潮汕定居或举办交流展览活动,如“闽派”画家房修于清康熙年间定居潮州,上官周也常在潮汕进行绘画活动,名画家的传授、示范和对名画的观摩、临摹,对潮汕绘画起着推动作用。这时潮汕虽有了本土画家,可惜其画作没能很好流传下来,目前能见到的明代潮汕画家作品,仅吴殿邦的一幅《墨兰图》;而清初的王岱、房修传世作品也属凤毛麟角。汕头市迄今最早存世的国画有两幅:一幅是汕头市博物馆收藏的房修的大中堂山水画《溪山行旅图》,另一幅就是王岱的《山居听泉图》,足见其珍贵。

  吴殿邦,又名吴尔达,号海日,潮州人。明万历四十年 1612年 解元,四十一年进士。吴博学多才,能文善诗,著有《古欢堂集》、《匏谷诗集》、《艺园文集》等,善画能书。现在能见到的画作,只有一幅收藏在潮州市博物馆的《墨兰图》(绢本),画面兰叶飘逸,山岩盘踞,笔法苍老秀润,俊逸劲健。可以说,这是吾潮目前存世最早的一件书画珍品。

  王岱,生活于明末清初。字山长,号九青、石史,湖南湘潭人,后长住澄海至去世。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举人,擅诗文,为三楚名儒,与王渔洋 士祯 诗名并世。明崇祯年间授官随州学正、京卫学博。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贬为澄海知县。王岱所画的《山居听泉图》大约作于康熙年间。由于绘画一直以来被文人、士大夫认为是余事,所以史书未曾记载王岱擅绘画,如果王岱所画的《山居听泉图》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不可能知道他还是山水画的高手。全图结构严谨,设色古雅,浑厚苍郁,气势恢弘。山石皴染并用,浓墨点苔,用笔灵动,刻画精到,意境深远,颇具仇英笔意。

  房修,字竹漪。清康熙年间,从福建迁居潮州,设帐课徒,传授“闽派”画法。房擅长山水花卉画,功力深厚。所作《溪山行旅图》中堂山水画,引起了丁乃潜(字旭卿,号纳庵。清末丰顺丁日昌次子。光绪十九年副榜,浙江候补道员)、侯乙符名节,以字行,汕头澄海人。清末县令,福建“闽派”诗人陈石遗衍弟子,以诗名世的注意,并在画面上题诗。现此画藏汕头博物馆。其构图高远,气势恢宏,层次丰富,意境幽深,颇具巨然笔意。

  此外,还有陈明德、叶芝、孙奋扬和黄琮等画家。黄琮存世作品目前尚未见,但《潮州诗萃》有杨世勋《题卢生宗河所藏黄玉田方伯(琮)墨画葡萄二首》:“名公泼墨写龙须,一朵支离架不扶。昨夜绿醅新酿熟,香风冉冉动盘盂。编珠耀日溢缣毫,展卷晶光瞥眼遭。笑看鼠儿欣窃食,窥人意态欲惊逃。”目前,我们只能从此诗体会黄琮高妙之画法。

  值得一提的还有揭阳康熙贡生李仕学。据目前仅有的资料来看,李应为吾潮最早的书画理论家,著有《初学艺引》二十三卷,《四库全书总目》说“是编本为初学游艺而作,首冠以格言一卷,其余分为六引,曰文引;曰诗引;曰书引;曰画引;曰琴引;曰棋引。”其中《书引》和《画引》分别论及书法、画法、书学、画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