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活观察:泛滥“人情礼”还有多少“人情”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8:24 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4月16日专电(记者晏国政、周润健、叶建平)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历来被奉为传统美德之一。然而记者近日在山西、天津、广西等地采访却发现,这种美德渐渐变了“味道”:日趋泛滥的“人情礼”不仅少了“人情”,还成为城乡百姓的生活负担,甚至给一些党政干部腐败提供了温床。

  来自广西横县的小王目前正在南宁市埌东新区一家理发店打工。小王给记者算了一

笔账:上个月收入540元,朋友结婚送了100元的礼包,送了个布绒玩具又花了80多元;另外两张请帖各送了50元的礼包,上个月工资仅剩260元。

  沉重的人情礼不仅在城市里日益风行,乡村百姓也感到“不堪重负”。记者近日在山西南部一些农村调研时了解到,当地百姓日常人情消费名目繁多,除了普通的婚丧嫁娶,还有孩子12岁圆锁、36周岁生日等;礼金少则20元,多则五十、上百元。有农民反映:“一年挣下的钱还不够出门子(人情礼)花的。”

  泛滥的“人情礼”还让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山西省稷山县一位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每年需要搭礼的户数少则30家,多则100来家,仅此项花费就在3000元以上。有时候一天得应付好几家。”

  大同市委副秘书长李生明说,日渐泛滥的人情礼不仅加重了城乡百姓的生活负担,还为部分党政干部敛财腐败提供了温床。他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借婚丧嫁娶之机大操大办、滥发请帖,实际上是借机受贿敛财。

  山西省纪委提供的材料显示,2003年7月以来,山西省接到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举报案件192件,了解核实161件,立案人数159人,查处各级干部150多人,党纪、政纪处分71人,涉案经额达180多万元。

  泛滥的“人情礼”使城乡百姓身陷其中,难以自拔,日渐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和精神负担。那么,究竟是什么使“礼尚往来”的人情礼渐渐缺失了“人情”?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谭克俭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生活逐渐富裕,人情礼多表现为金钱形式,人情的成分越来越少,象征意味越来越浓。而当加入权力、地位等因素后,人情礼更是成为部分官员敛财腐败的方式。”

  天津市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刘晓梅也认为,正常的人情消费有利于增进友谊,密切关系。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情逐渐被物化,社会交往中,情感、友谊的因素弱化,经济、功利的因素增强,注重礼仪也逐渐变为注意利益。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谭克俭说,泛滥“人情礼”已渐成社会痼疾,治理起来非常艰难。然而,当前对它的治理却有着良好的契机,即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泛滥“人情礼”的危害,对之非常反感,因此,治理的关键就是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广西民族学院社会学者郑维宽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工作,依靠社会道德风尚的转变来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提倡用一束鲜花、一杯清茶、一首歌曲、一个问候电话、一个短消息等来表达心意,引导人情回归感情。(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