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政坛领袖的博客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9:48 新华网 | ||||
根据Technorati公司2006年2月的统计,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个半月就增长一倍的爆炸性速度发展。在这场博客潮中,选择博还是不博已经成为一种态度。也许开博客的政治家还很少,但不触网的已经不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即便是那些成长于纸笔时代的政治家也不得不加入网民甚至博民的大军。既然选民们都已经“姓网”了,被选出的这些政治家自然不能脱离群众的口味…… 播客布莱尔与被“博”的布什
▲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被命名为 2005年“最博客”人物之一,也就是被”博“得最多的人。 ■博客、播客,布莱尔一个不落 从某种角度来说,把布莱尔称作一个紧跟技术潮流的时髦政客一点也不为过。尽管他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刚刚坦承自己是个技术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IT技术表现出无比的热忱。 据英国媒体报道,4月4日,这位不甘落后的英国首相通过MSN即时通讯软件与广大网民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视频聊天。10位英国选民有幸被选中向布莱尔提问,不过事先布莱尔早已把问题的范围限定在了自己热衷的气候变暖和非洲问题上。 2006年1月,英国《太阳报》的网站上发表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第一个播客节目,从此布莱尔成为了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播客首相。 播客,可是比博客还时髦的概念。简单的说,播客就是声音版的博客。布莱尔的第一个播客内容就是他接受英国《太阳报》政治版编辑采访时的谈话记录,在5分钟的访谈中,布莱尔谈论了英国政府最近采取的打击各种街头流氓行为的新举措。他的这一谈话通过播客形式可以随时被下载到英国选民的MP3播放器里。 除了播客,布莱尔还有自己的博客。在去年英国大选时,布莱尔每周都会在工党的网站上发表一篇竞选活动日记。从网站上发表的博客日志来看,这位首相的文笔似乎比普通的流水账日志要强得多,文字中不时还带点“英国式”的幽默感。比如,你可以读到类似这样的文字,“下一站是吉林汉姆,我们在斯特兰德公园停了下来,这可给了我们一个享用冰激凌的好机会。随后我们又与其他党员在当地的教堂会面,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可以不需要提醒就能明白让他们的朋友都去投工党的票有多重要。” ■竞选博客瞄准选民 工党为布莱尔设立这个博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他多与英国选民进行直接的沟通。 英国工党负责竞选活动的协调人道格拉斯·亚力山大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英国工党对于所有能够与选民直接沟通的手段都感兴趣,其中就包括竞选博客。 在去年的英国选举中,博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候选人、记者还是政治评论家都开始利用博客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按照路透社一篇报道的说法,“过去,英国人要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只能给报馆写信或是搬上肥皂箱去海德公园的演讲角,现在他们可以写博客日志。” 英国政治家的博客热潮始于英国劳动党议员汤姆·沃森,当时沃森在竞选活动中充分利用博客日志与年轻选民进行了沟通,他的这一方法立刻被其他政治家所看好并纷纷仿效。 布莱尔也是其中之一,自就任首相后,布莱尔就有了自己的网站,这就是唐宁街10号站点,不过据说访问者给他的留言和提问从来都没有获得过这位首相的回复,因此有人认为布莱尔恐怕很少上网,甚至有人推测很可能布莱尔缺乏最基本的网络常识。这种怀疑由于英国政府耗资巨大的电子政务系统遭到猛烈的批评而变得更为强烈了。 最近布莱尔的资深媒体顾问坎贝尔的评论更加深了英国选民的这种怀疑。坎贝尔在接受英国一家电台采访时坦率地评价布莱尔“绝对是一个纸笔时代的人”,而且还透露了布莱尔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尽管布莱尔的桌子上有台电脑,但是“基本上都闲着”。而身为布莱尔媒体顾问的坎贝尔本人对于电脑和互联网也没有太多热情,他在访谈中承认自己只有在想写点什么的时候才会去用电脑,他从来不发电子邮件,因此很少上网。 坎贝尔如此坦率地承认自己和布莱尔都是“纸笔时代的人”不禁让人们对布莱尔博客的热情大打折扣。人们还没有忘记当年,白金汉宫为了增加布莱尔与年轻选民的沟通,决定让布莱尔与年轻人进行短信聊天,然而事实上所有短信都是由布莱尔口述,由5名工作人员录入的。那个时候布莱尔还不太懂得如何发短信。 也许对于布莱尔来说,无论是播客,还是博客,只不过是一个新的政治秀舞台。 ■小布什为何迟迟不“博”? 现在已经很少有政治家在网上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尤其在美国,这个博客和互联网文化的诞生地,政治家们开办博客的热情一点也不比英国低。前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落败的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迪恩利用博客成功地绕过了传统媒体直接与选民进行沟通,开辟了美国政治家博客的先河,继迪恩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州长以及法官加入了博客阵营。 身为加州州长的美国前影星阿诺·施瓦辛格如今已经成为播客中的一员。在加州官方网站上施瓦辛格的播客首页,施瓦辛格对着麦克风讲话的画面赫然醒目,画面标题是“收听州长施瓦辛格每周电台演讲”。点击进入后,可以听到目前施瓦辛格所做的最新讲话。施瓦辛格播客节目的话题从教育到军事,从庆祝母亲节到气候变暖,颇为丰富。据称施瓦辛格加入播客阵营,为的就是让加州人民更加接近他这位父母官。 然而在美国政客纷纷开“博”的同时,作为全球被“博”得最多的人物之一的美国总统布什,却迟迟没有成为博客。根据英国BlogPulse网站评选出的“2005年度名人博客榜”,美国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前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罗马教皇保罗二世等被命名为2005年“最博客”人物,也就是被”博“得最多的人。单以这个排名来看,假如小布什开博客,恐怕会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博客之一。 在6年前首次参加总统大选时,布什曾被看作一位“懂技术”的候选人。他在硅谷接受美国著名的IT网站ZDNET采访时,不仅谈论了自己使用电脑的习惯,也透露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在访谈中,布什毫不掩饰地声称自己拥有一台戴尔电脑,并不忘自己的竞选宣传,表示之所以选择戴尔,一方面是由于戴尔本人是自己的好友,另一个原因则由于戴尔公司是一家德州企业。 那布什用电脑都做些什么呢?他的回答是收发电子邮件,“我与家人通过电子邮件彼此联络。经常通过电子邮件联络的大概有50人左右。我母亲和我隔一天就通一次信。我和父亲通信也很勤。我兄弟更是电子邮件迷,我们经常通信。” 除此之外,布什还会利用互联网做点很特别的工作,比如了解天气信息或者做点研究,“我是个牧场主,一般我上网都会寻找有关天气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知道我的牧场是否会下雨。我知道这听上去有点怪,但是当你拥有一片土地,而它又比较干燥,你就会关心气候情况以及到底是否会影响到你的牧场。有时候我也用互联网做点研究工作,当然在竞选时我们会利用互联网去说服人们投我们的票,并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分发一些信息和讲话。这是一个对政治来说很有意思的工具,但是我个人来讲,它主要是我与我的爱人和朋友沟通的方式。” 然而在当年的竞选中,互联网却给布什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布什的竞选班底要求联邦执法人员对一个讽刺布什的网站采取措施,因为这个网站刊登了一些色情照片,并把他们与布什放在了一起。因此布什在那次的访谈中一再声称自己对互联网应用最关注的就是个人隐私问题。 ■布什不“博”,有人“捉刀” 虽然布什本人不愿意开“博”,别人却早已代他“博”得有声有色。www.blogsforbush.com网站是一个专门为热衷于为布什开博客日志的人开辟的阵地,站点首页完全模仿白宫页面的效果,几乎可以假乱真。 页面左侧可以看到为布什开“博”的人的名单有一长串。他们有的每天搜集布什讲话,有的专门跟踪布什的访谈,也有的整理各种关于布什的媒体报道以及个人细节,还有的甚至模仿布什的语气写下了一篇篇日记。 对于布什之所以没有过一把博客瘾的原因,美国著名的《洋葱头》杂志以讽刺和幽默的笔调进行了一番解读。《洋葱头》在2004年8月一篇名为《中情局请布什停止继续博客》的文章中模仿新闻体在开头这样写道,“为了国家安全,布什被中情局叫停了已经开办了三个月的博客。”这篇读后令人捧腹大笑的文章,以诙谐的笔调描述了布什无法成为博客的苦恼。 文章中的布什在博客上尽情发表日志,讲述自己在竞选活动中的感受,甚至把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动向、反恐谈判的内幕以及美国核发射的密码也一并透露在了博客日志中,这自然气坏了中情局局长,也让布什的总统班底捏了一把汗。 中情局局长最终怒不可遏地表示布什总统博客网站PrezGeorgeW.typepad.com上的一些日志已经使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受损,也让白宫新闻秘书斯考特·麦克莱恩苦心经营的一系列白宫公关活动的成果付之东流。因此他强烈要求布什停止自己的博客。但是布什就是不愿意,还搬出理由说这是自己的个人自由,声称自己的博客是为朋友、家人等等搭建的家园,不关中情局的事。 在一再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中情局最终想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就是在布什发表任何博客日志前,先由情报部门审查一遍。 尽管这只是一篇讽刺文章,但是在诙谐幽默的背后也确实揭示出政治家在面对博客时的尴尬处境。对于普通人来说,博客带有很深的个人情结,然而对政治家,无论是个人形象以及言论都要考虑政治影响,博客日志在他们的眼里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个新的政治秀舞台。(王晋燕)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