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神花的蛊惑”与“集体性迷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9: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单士兵

  安徽巢湖,有一株野生牡丹,生长于山崖之上,据称“可预测旱涝”,由此而得“神花”之名。十余年来,每至春日,当地政府皆要举办“牡丹观赏节”,且标榜此举“以花为媒,经济唱戏”。今春4月,为了这株“神花”,政府仍大搞赏花节,耗费资金近百万元,然游人寥寥,引发市民的质疑和不满。(新华社4月16日)

  一株“神花”,何以让当地政府多年来追捧不已?原来,是要将这株“神花”,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问题是,这株“神花”能具备充当“城市名片”的内容与品质吗?

  民间传说,此花开多少,花期长短,可兆示旱涝丰歉。正是依托于如此传说,这株野生牡丹,才能独秀于花,被当地相关部门冠以“天下第一奇花”之美誉。传说终归于传说,科学明证,此花并无奇,俨然众花矣。连当地气象部门专家经过分析,也表示,这株牡丹每年花开的朵数与旱涝并无必然联系,最多偶尔出现巧合现象,大多年份都并不相符。即民间传闻,没有科学依据。如此看来,当地政府乐此不疲,年年大搞节庆,要打造的“城市名片”,实则依托的是一个“虚妄的主体”。

  谁都知道,“城市名片”本质是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符号而存在的。“城市名片”所依托的品牌、产品、文化、建筑等等,必须具备相应的知名度、美誉度、代表性和独特性。比如,“重庆火锅”作为重庆的“城市名片”。显然,这一切,都必须依附于优秀的质量,高品位的文化。这是“城市名片”具备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城市名片”最终能够获得公信力的根本要求。

  由此不难看出,巢湖这样要把一株平淡无奇的野花,变成城市发展所依托的“城市名片”,最终打造出来的,只能是荒谬绝伦的现代“发展幻象”。事实上,巢湖积十年之功,最终这样的“城市名片”仍然飘渺无形,反而招致一片责骂之声。偏离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精神,依托传说与迷信这样鄙陋的文化现象,是不可能制造出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市名片”的。这样的行为,本质就是短视的庸俗的“政绩工程”。

  花本无罪,奈何人为。传说是美丽的,把传说进行现实的异化是丑陋的。我想说的是,出现如此可叹可笑的现象,绝不是那一株“神花”的蛊惑力太强,让当地政府出现“集体性迷失”。而是当地政府的“集体性迷失”,加大了对“奇花”的蛊惑力的造势。如果当地政府能够真正尊崇科学与文化,能够坚持理性与务实,又怎么可能去追求“面子效应”,让一株普通野花来充当“城市名片”呢?也就是说,“异味”的“政绩工程”,让当地政府出现“集体性迷失”,才让那一株野花有了令人目瞪口呆的蛊惑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