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要指望大学生改变家乡的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0:42 国际在线

  作者:舒圣祥

  偏居黔西一隅的农场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出了近500名大中专学生,其中不乏硕士。但农场村贫瘠的命运并没有被改变,年人均收入仅有几百元。有人把村里的贫瘠归咎于“状元”们的反哺空白,并认为“这是一种悲哀”!

  我很欣慰能读到这样一个保持着重教重学好传统的中国乡村故事,正如村民们自己所说,“贫穷!贫穷!改变现状的最好出路就是读书。”———这是由“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真理在我们时代的作用所决定的。

  从整体的角度看,“状元村仍是贫困村”是一个读书效应辐射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反哺空白”———读书改变的只是那些娃娃和他们的家人的命运。这固然可以被称为“一种悲哀”,但不是吝啬和自私意义上的“悲哀”,而是由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费孝通语)决定的。与西洋社会“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团体格局”不同,我们的“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以己为中心,波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因此,“状元”们自己获得的读书效应多寡,直接决定着辐射出去的读书效应的远近和薄厚。换言之,“读书改变自己命运”是“读书改变家人命运”、“读书改变村庄命运”乃至“读书改变国家命运”的前提。这和古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状元村仍是贫困村”问题的核心,最后仍然要归结到“读书改变自己命运”这一命题上来。我们知道,教育的高收费和教育的不公平累积成了教育的高投入和高风险,而就业难和工资低又累积成了教育的低产出和低效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都非常成问题,“状元村仍是贫困村”就实在不值得奇怪了。当今形势下,跃过龙门的“状元”们早已不再衣食无忧,而是必须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考验。“状元”已成“浪得虚名”,“状元村”的命运自然难被“知识”改变。

  大学生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时,我们批判他们“失信”、“无德”;大学生无力改变家乡命运时,我们又斥责他们“自私”、“忘恩”———这是不公正的,是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话语权暴力。归根结底,“状元村仍是贫困村”隐喻的仍是教育负担的沉重,是知识价值的悲哀。

  来源:红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