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奥运会开闭幕式不必迷信“名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4:29 温州新闻网

  16日上午,北京奥组委举行第29届奥运会开闭幕式主要工作人员聘书颁发仪式。根据第29届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征集的评审和陈述情况,北京奥组委决定从优秀创意方案工作团队的主创人员中,聘任奥运会开闭幕式主要工作人员。具体名单为:开闭幕式总导演: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总监陈维亚;技术制作组组长: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院长于建平;制作总监:歌华集团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公司总经理路健康;文化艺术顾问:著名文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季羡林,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著名美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靳尚谊,著名戏剧教育家、导演艺术家、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法国ECA2公司总裁伊文思·潘平,澳大利亚著名大型活动策划、制作人理查德·彼得·伯奇。根据工作需要,北京奥组委还将继续聘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专家,参与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奥运官方网站4月16日报道)

  不难发现,在这样一份长长的名单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著名”两个字:被北京奥运组委会聘任负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这些工作人员,几乎全都是“著名”的,而且今后还将继续聘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专家参与有关工作。

  诚然,能在某一领域博得“著名”或者“知名”的称号,并非易事,这通常表示相关人员在某一领域的造诣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次。然而,“著名”和“知名”本身又都是模糊用语,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标准,究何者是“著名”、何者是“知名”,很难说。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名的未必就一定是最好的,名家眼高手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名家的创作能力也是有限的,往往是成名时已经达到高峰,以后不仅难以超越,甚至自己也再难达到。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一干导演为例,近年来也罕见真正有能够说得上是登峰造极的作品,陈凯歌最近拍摄的电影《无极》更是引得网民恶评如潮,日前还传出其剧组在某景点拍摄时不注意环保,留下一地垃圾,遭到舆论批评。而且,名家在艺术创作上还往往容易陷入“路径依赖”,即很难摆脱自己以前的风格模式,令公众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名家并不一定就是质量和水平的保证,更何况,“著名”的也好,“知名”的也好,在未成名之前,都是不出名的。

  因此,北京奥组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工作人员人选问题上,如此看重名气,几乎非“著名”、“知名”不录,这就未必明智。事实上,所谓的名家,正因为已经有名,所以公众对其艺术演创的风格、形式都有更多的机会去鉴赏,也因此更加了解熟悉,早就丧失了新鲜感。“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对名家没有必要刻意菲薄,但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古今一逢的盛会,如果能够锐意开创,大胆革新,岂非更符合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倘若奥运会开闭幕式不只是名家表演的舞台,更是那些勇敢创新、开拓进取的无名之士一展才华、脱颖而出的平台,一场奥运会过后我们不仅能够收获几枚金牌,更可以发掘璀璨的艺术新人,岂非更是一庄美事?

  (稿源:红网 作者:邓清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