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0万度“绿电”谁来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4:30 新民晚报

  上海在国内率先实施“绿色电力”机制后,去年产出的“绿电”有2000多万千瓦时(度),至今沪上企业和居民认购了850多万度,这是否意味着今后上海更多“绿电”的成本难以消化?

  个人认购形同捐赠

  不管“绿电”还是火电,所产生的电力是相同的,并入电网后更是分不清你我。所不同的是,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色电力成本较高,如目前上海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电的10倍,时下大力推广的风电成本则是火电的2倍左右。而对于每度多花0.53元的“绿电”用户来说,只是名义上买到了“绿电”,真正到家门的电力和其他家庭是一模一样的。

  据悉,愿意购买“绿电”的上海居民,每年最低认购额度为1200度,也就是说每月要多支付53元。至今,上海已有800多户居民认购“绿电”,这在市经委高级工程师陈振千看来,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通过提倡居民自愿认购“绿电”,有利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向居民推广“绿电”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所看得见的实际效益。

  企业认购应占“大头”

  在国外,“绿电”发展初期,大部分由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出面认购来分摊成本。去年,上海也推出了“绿电”认购办法,对15家认购企业颁发荣誉奖牌和证书,符合条件的“绿电”用户可在产品上使用绿色电力标志。今年,认购“绿电”的单位比去年多了5家,但总体上来说企业用户在现阶段还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市场。

  国外一些购买“绿电”的跨国公司,往往将此作为塑造企业品牌的一部分,而有些准备买“绿电”的企业往往想多些“特权”。当他们得知购买“绿电”后,既不能享受税收等“实惠”,也不会放宽对企业的排污限制后,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期待建立长效机制

  时下,上海“绿电”只占全市发电量的万分之二,未来5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1%,越来越多的“绿电”虽然可因规模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但不断上升的总成本还面临谁来消化的问题。去年尚未认购的部分“绿电”电费,目前暂时由电力公司垫付,但在今后更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绿电”机制。

  仅靠单位和个人的社会资助来发展“绿电”是不够的,国际上普遍采用政府补贴、强制电网公司收购高价“绿电”的形式支持新能源,并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消化“绿电”成本:一是通过立法,将“绿电”高出常规电力的成本由所有用户分摊;二是引入“绿电”机制,激发更多用户的认购热情。

  推广“绿电”,最大的得益者是全社会每一个人,因此所花成本也不能由部分热心人来承担。据悉,每度风力发电就可相应减少960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创造出至少0.25元的环境效益。如何让“绿电”有个良好的生存发展途径,需要大家的支持。本报记者秦武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