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通讯:一位旅非60年老华侨的中国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6:23 新华网

  新华网内罗毕4月17日电(记者王笛青)现年87岁高龄的田芬先生可以说是旅居非洲时间最长的老华侨之一了。虽然在肯尼亚生活了60多年,但他一开口还是改不掉的广东话。讲起自己在非洲多年的经历,这位耄耋老人依然是神采飞扬。

  赤手空拳闯东非

  1941年,二战中的香港局势动荡,二十出头的田芬在叔父介绍下决定离开香港,前往东非闯荡。那年9月,叔父买了船票将他送上了去肯尼亚的航船。

  当时还是机修工人的田芬几乎身无分文,对于将要去往的国家,他除了知道那是英国殖民地,其他也一无所知。然而,怀着对开创新生活的憧憬,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旅途。

  历经海上的危险炮火,三个月后,田芬终于到达了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进入叔父介绍的一家英国船务公司,做了一名修理工。

  由于战争,东非当时的局势也很不稳定。田芬回忆,法西斯意大利曾一度从索马里派兵十万,逼近蒙巴萨,迫于形势,他们准备逃往临近的桑给巴尔岛。这时传来了轴心国投降的消息,十万压境大兵转眼成了降兵,蒙巴萨免受战争摧残。田芬这才在肯尼亚安顿下来。

  勤奋工作终有成

  刚开始,田芬因为不懂英语和当地语言,工作很难上手。但他没有畏惧,一边想方设法向当地熟练工人请教,一边自己进行刻苦的钻研。通过一步步的学习,田芬的机修技术越来越好。

  有一次,几艘出了故障的英国军舰被送到他们公司修理。由于情况复杂,连公司的英国工程师也束手无策,而田芬却靠着过硬的技术把问题一一解决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奋钻研的精神不由得让外国同事刮目相看。几年后,田芬从一名普通工人被破格升为工程师。

  后来,他一边在船务公司工作,一边自己开了一家小型船只修理厂。1978年,田芬从公司退休,虽然公司还想挽留他,但他已决定要开创一番新的事业。

  在了解到一个开餐馆的机会后,已近花甲的田芬毅然决定搬到内罗毕,开一家中餐馆。凭着多年积累下的资金,加上餐馆选址好,经营方法得当,还有田芬自己所说的“运气”,他的餐馆生意一直很红火。如今,饭店最多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是内罗毕最大的中餐馆之一,肯尼亚的一些政府官员都是他这里的常客,莫伊和齐贝吉总统也曾到这里用餐。

  他说,非洲人民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这也是他的事业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中国多年来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也对非洲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作为中国人,他感到非常骄傲。

  “我是中国人”

  田芬1919年出生在香港,尽管大半个世纪都在海外度过,但他至今没有加入外国籍。

  “我现在拿的是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我们全家人也没有一个加入外国籍。”他说,肯尼亚移民局局长是他的好朋友,曾几次劝他加入肯尼亚籍,但他都没有同意,因为“我是中国人嘛”。

  离开故乡这些年,田芬一直牵挂和关注着祖国的一切。一谈起中国,他的兴奋和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他说,自己早年在香港的时候积极参加过1937年的抗日大罢工。对帝国主义侵华给中国带来的苦难,他一说起来就十分愤慨。

  几十年来,田芬只要有空就会和家人一起回香港和大陆看看。他感叹说,解放前像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都有很多外国租界,中国人自己要进去反而很困难。如今,中国人才是真正当家作主人了。作为如今年龄最大的肯尼亚华侨之一,田芬也是在肯华侨华人联合会的名誉理事。他认为,“在海外的中国人一定要团结起来”。

  近几年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田芬很少回国了。但他对中国的关注丝毫不减。他说,平常最大的娱乐就是看中国的电视节目,“CCTV,我很喜欢看,节目里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的事情。”

  在非洲生活大半辈子,但田芬对祖国的感情依然比对这里深厚。在他看来,非洲虽然这些年也有了很大变化,但哪里的发展都比不上中国。(完)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