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公共政策的失范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6:51 国际在线

  作者:舒锋

  针对各地确定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普遍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苗头,国家发改委日前向各地政府敲响了GDP增长"减速"的警钟。(见《第一财经日报》4月14日)

  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计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如果各地区所属地市州、县市在省基础上再层层加码,并据此实施、考核,后果十分严重。"发改委的通知中称。尽管发改委的通知用的是"如果"字眼,但可以想象的是,这是一种几乎的事实。

  那么各地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普遍的对小康内涵的误解呢?在笔者看来,与其说这是对小康内涵的误解,不如说是针对当前官员考核体系的一种有意识的错解。官员把GDP的高速增长当成了显现政绩的重要方式,在其背后隐藏的是官员制定公共政策的失范冲动。

  判断公共政策是否价值失范的最根本途径是利益追问。所谓公共政策的利益追问就是指一项公共政策出台后,必须先对该公共政策进行利益分析,确定在该公共政策的制订、内容和执行中,谁是利益的最大获得者。通过利益追问,如果发现该公共政策的制订、内容和执行中,社会公众并不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而公共政策的制订者或执行者,或与公共政策的制订者或执行者有利益关联的集团才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或者是社会公众中的一小部分特权集团才是该项公共政策的利益获得者,那么就可以判断,该公共政策已出现价值失范。

  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可以说这个目标是符合公共政策"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这个前提的,但是当各地层层加码后,就导致了对公共政策前提的背离。因为通过利益追问的方式,发现官员而非公众成了利益最大化的获得者,"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变成了为少数群体的利益服务。

  公共政策由于其公共性,一旦实施,或惠及万民,或祸及社会,因此,在公共政策进入实施过程之前预防其出现价值失范现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预防公共政策价值失范的关键,一是扩大事前评估的社会参与程度。每一项公共政策在进入实施阶段前,必须交付独立的政策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严格的利益追问,确定其公正性,当然最可靠的政策评估还是扩大公共政策评估的社会参与程度,提高公共政策管理的透明度,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进程,使广大公众能够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订与评估,并监督其实施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公共政策价值失范现象。二是严格事后责任追究制。就是说,一项公共政策出台后,发现其制订、内容和执行中存在价值失范现象,必须追究作为该公共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的部门与个人的过错责任,并给予相应的惩治措施,使其所失大于其在该项公共政策价值失范中能够得到的预期利益,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公共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主观上的价值失范冲动。

  

  审稿:魏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