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机床基地走出低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3:01 中国青年报

  “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知名公司”。4月,走在沈阳机床集团的几个厂区里,都会看到这样醒目的标语。

  “这口号喊了5年,才有了与巨人同行的机会!”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说。

  跻身世界机床行业“第一集团”

  据陈惠仁介绍,2005年沈阳机床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5.5亿元,在2003年70%、2004年80%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40%的增幅,是5年前的7倍,人均销售收入为5年前的15倍。连续5年数控机床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沈阳机床集团在世界机床行业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35位拉升到了第10位,已经跻身世界机床行业的“第一集团”。这也是中国机床行业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十五”期间,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集团已经开发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210余种。其中5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完成多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其中取得25项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实现12项技术创新,并延伸开发了5种新产品。5年累计获国家技术专利36项。技术创新使产品和市场结构显著优化,去年1万多台的数控机床中,产值数控化率达到51.7%。5000多万美元的海外市场销售额中,数控机床销售额占46%。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设备。其水平高低和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战略性物资。从2002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2004年11月,在辽宁省企业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

  “十五”期间,全国数控机床产销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5%。数控机床进口高速增长的势头减缓,而出口却增长了89%。尽管如此,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工业仍然面临着产业化程度低,高速、高效、复合化机床配套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低等结构性矛盾。在“中国机床之乡”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第三机床厂都是当年闻名全国的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中的名角儿。上世纪90年代因历史包袱沉重、体制机制僵化、运行效率低下、技术能力落后,这几个大型传统国有企业有近10年时间在严重亏损的边缘徘徊。1995年12月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通过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对这几个大厂进行资产重组,经过股份制改革、专业化改组和技术改造后沈阳机床集团组建成立(本报1996年1月曾予以报道)。

  短短几年,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沈阳机床业,靠什么能“咸鱼翻生”、东山再起?陈惠仁认为,这是内外多种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创新是决定性变量之一。

  技术创新的三个坐标

  集团总经理关锡友说,近几年来,欧、日、美的传统机床制造业正经历一段“调整期”。他们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为中国机床业的发展带来了好环境。

  代表沈阳机床技术创新的第一个坐标,是为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提供的4套轨道梁加工生产线。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第一个采用混凝土预制轨道梁的加工设备。以往的金属切削加工都是将工件固定在加工设备上,而重200吨、长36米的轨道梁加工决不可能按照惯例行事。国外同行业认为此项目需两年半时间、耗资两亿马克。而沈阳机床从设计、工艺、加工到制造,只用半年时间,用了不到7000万元就研制出4套8台超大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解决了轨道梁加工中的核心难题。

  第二个坐标,是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机床行业全部研发课题。共取得25项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实现12项技术创新,延伸开发了5种新产品。这标志着高速、高精、高效的产品格局已在沈阳机床集团形成,中国数控机床已经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

  第三个坐标体现在奇瑞汽车上。沈阳机床集团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形成了为汽车行业提供成套生产线的集成能力,在为汽车工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成套生产线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巨龙”的“诺曼底登陆”

  2005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沈阳机床集团展出的15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市场的高度关注。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可实现闭环控制、自动换刀,一次装夹可进行车、铣、钻、镗等加工。该加工中心获得1项专利、5项创新技术,其中两项技术属世界领先。专家评价,该机床代表了我国乃至世界同类机床的最高水平。

  2005年10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全德机床制造业峰会上,作为唯一的国外机床制造商代表,沈阳机床集团应邀参加。关锡友用流利的德语发表专题演讲:“我们对COPY不感兴趣,我们愿意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合作。”向世界表明了自主创新的坚定信念,赢得了“机床制造业王国”——德国同行的正视和尊重。

  要赢得拥有一百多年机床制造历史的王牌企业的尊重,殊为不易。关锡友记得,2000年,他请求会见某国际知名机床制造企业的老总时,对方傲慢地说:“只能给你20分钟!”关锡友说,“我当时就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打败你们!”

  有140年历史的德国希斯公司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设备、船舶制造、通用设备等基础行业,是大型、重型加工制造设备的“老大级”企业。2004年10月29日,沈阳机床集团力克7家实力雄厚的对手,全资收购希斯公司。

  并购容易运营难。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中德双方在产品联合开发、生产销售等领域多有斩获,严谨的德方经理尼采博士说:“(公司经营)比预计的要好,可以完成预期目标。”由于挽救了工人失业,沈阳机床也赢得了德国人民的尊重。2006年1月,希斯公司所在的阿舍斯雷本市将“经济奖”授予沈阳机床集团,德国电视二台对此评论道:“中国巨龙拯救了困境中的德国公司。”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希斯中方经理耿洪臣说,并购成功好比沈阳机床的“诺曼底登陆”,意义在于沈阳机床直接在欧洲建立起生产和采购基地,实现了关键技术的互补创新,获得了与巨人同行的机会。

  “这些年,我们是瞄着世界顶级公司的背影一路小跑地追。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争取与世界发达国家机床工业10到15年的综合差距缩短至零!”关锡友说。他有信心让沈阳机床冲进世界前三强,销售收入达150亿元。

  本报沈阳4月17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