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帮我找到雅芳,告诉她不要怪妈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5:15 现代快报

  1960年4月,谢秀妹将小女儿吕雅芳丢在了上海。2003年1月,她没能等来女儿,便离开了人世。临终时,她给二女儿吕顺芳留下一句话:

  1959年起,持续三年的天灾席卷中国。在江苏苏锡常等地,饥饿逼迫着无奈的人们把亲生骨肉送走。这些集中在上海的孤儿们后来被火车送往内蒙……

  如今他们多已年过半百。他们盼望着还能沿着铁轨回家,回到那个留下他们第一声啼哭的至亲的家。人世沧桑几多变迁,他们还能回来吗?

  为了圆那已残缺近半世纪的梦,现代快报与“寻亲大姐”吕顺芳联合发起此次寻亲见面会。活动将于2006年5月1日至5月3日在江苏宜兴官林小学体育馆举行。如果您有亲人失散在那条铁轨上,请拨打寻亲电话0510-82753110,87204306。

  整天挨饿送走女儿

  1960年4月,除了饿还是饿。那个春天翻不出一丝生机。

  35岁的谢秀妹从宜兴坐船到常州,再转车来到上海,这个当时在别人眼里很富有的城市。她的怀里是她最小的女儿吕雅芳,一个两岁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她实在没有办法,家中还有一个老人与三个孩子,几天前,一顿青草饭差点要了几个孩子的命。她不想看着雅芳被饿死,只好像许多人家一样把她送到上海。她希望这个城市能给她的女儿带来一个不会挨饿的未来。

  她慷慨地买了一块烧饼,那是母亲赐给女儿的最后一点食物。她犹豫再三,把女儿丢在一家饭馆门口。“雅芳,你在这坐着,妈妈再去给你买一块!”孩子很高兴,坐在地上啃着烧饼朝母亲点头。随后,她含泪转身而去,再未回来……

  谢秀妹和许多当年因饥饿来上海送孩子的人们一样,并不知道上海也快断粮了。当时留存下来的有关记录材料显示,1959年底,锡沪等地已聚集3000余名孤儿。次年初情况更糟,仅上海育婴堂两月就接收弃儿近7000名。

  1960年五六月间,中央曾连续发出关于京津沪等城市粮食供应告急的文件,而在6月6日发出的《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中,称上海已无存粮。而弃儿还在增加,这一情况于1959年底被上报至中央,周恩来给孩子们安排了一条漫长的求生之路。“内蒙古草原上有牛,也有牛奶,把孤儿们送给牧民抚养吧!”他们被称为“上海孤儿”。

  1960年初,第一批孤儿越千里关山,坐着火车到达内蒙。至1963年,内蒙共接收3000余名孤儿。1963年起,弃儿开始沿着铁路线寻觅他们的另一个家。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凡铁轨延伸所到处,孤儿们走一路,丢一路。至今已无人说得清,北上的铁路线上究竟容纳了多少个上海孤儿。“后来民间统计的情况是,无锡地区大概有上万个孩子被送走,仅是宜兴地区,就送出了3000多个。”

  直至1964年,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后,孤儿北送工作才停止。

  寻亲

  2000·一个失望的日子

  血缘被否

  空喜一场

  那些北上的列车上,有没有雅芳的身影?她会被送到哪里?40余年来,谢秀妹无时不在牵挂那个被她送走的小女儿。“那时总觉得这辈子都吃不上饱饭了,要是知道后来能这样,怎么也不会送走雅芳啊!”而那时在唐山生活了40年、43岁的唐山妇女郑兰芬却多少次在梦里沿着铁轨寻家未果。

  2000年8月10日,为了进一步确认母女血亲,谢秀妹与郑兰芬来到中央电视台《真情》栏目录制现场。因为3个月前,谢秀妹的二女儿吕顺芳从上海电视台看到一个唐山孤儿赴沪的报道,郑兰芬就在其中。相像的容貌与相符的年龄让她认定这就是母亲日夜思念的小妹妹雅芳。从赶往上海相认时的抱头痛哭到唐山宜兴两地的书信电话往来,3个月中她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亲情。她们俩一致相信:“她就是我的雅芳!”“我坚信,宜兴就是我的家,我的根!”

  然而DNA亲子鉴定的结果是,谢秀妹与郑兰芬没有血缘关系。冰冷的鉴定否认了血缘,却粉碎不了已建立起来的亲情。吕顺芳还是将郑兰芬带回宜兴官林镇家中,安排母亲与她同睡一床,仿佛鉴定结果错了一般。

  与郑兰芬一同来到官林镇的,还有十余名在唐山生活了40余年的“上海孤儿”。吕顺芳虽然没有找到她的妹妹,但还是帮其他“上海孤儿”继续寻亲。后来,多数人都带着失望回去了,吕顺芳看着他们留下的一堆资料,心里空落落的。

  一个月后节目播出了,吕顺芳结束了她平静的生活。“全国各地的信雪片一样飞来,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从无锡抱出去的,而苏锡常一带的人也来找我,希望能找回当年送出去的孩子。”他们的悲伤,吕顺英感同身受。“人家找到我了,我就帮他们了。”她准备了一个记录本,将求助者分两大类一一登记在册,然后对照着看,寻找40余年时空中留下的一丝半缕线索。后来,找她的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2003年1月,谢秀妹没能等来她的雅芳,离开了人世。临终时,她给吕顺芳留下一句话:“帮我找到雅芳,告诉她不要怪妈妈……”吕顺芳剪下了母亲的一缕头发,留待将来某天,与她的妹妹对上这随着血脉传承的生命密码。

  认亲

  2005·一个激动的日子

  寻亲会上兄妹相认

  2005年12月,一个寒风萧瑟清冷的早晨,一群青春已逝含泪的人。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过道旁,“欢迎淄博寻亲团成员回家”的标语已经竖起。但这批当年由无锡育婴堂送往山东淄博的100多名孤儿,能否在这一天回到他们渴望已久的血亲之家,谁都无法预料。

  49岁的王星云是这个寻亲团的成员之一。她与所有成员一样,举着放大的幼年照片,挂着写有出生日期与血型的牌子,等待由无锡各地赶来的寻亲者辨认。

  人群中,来自宜兴周铁镇冯家塘的蒋明荣也在忐忑不安地寻找。陪同他的,还有已经70岁的二姐夫张金荣。45年前,正是张金荣亲手送走了4岁的蒋锡凤。那时蒋家共有5个孩子,除两个嫁出去的女儿外,还有13岁的三女儿与9岁的儿子蒋明荣,蒋锡凤是最小的女儿。受岳母委托,张金荣带着锡凤在一个夜晚乘上周铁镇的夜班轮船,次日天亮时到达无锡大洋桥轮船码头。锡凤上了岸就要吃饼干,张金荣在无锡第一百货公司买了些给她,然后大步走远……

  45年前他送走的那个小妹妹,会在这个见面会上出现吗?他与已经54岁的蒋明荣在人群里仔细地寻找着。猛地,一张泛黄的女童照片吸引了蒋明荣的目光,他嗫嚅着嘴唇,没有说话,激动地抬起头来看捧着照片的那个名叫王星云的无锡人。“锡凤妹妹!”这一声宜兴口音的呼唤,唤醒了王星云一丝残存童年记忆。对照胎记与点滴细节之后,兄妹俩牵起了手,脸上是笑和泪水。

  那天见面会上,像王星云一样幸运回家的,共有20多人。他们共同的恩人是吕顺芳。这是2000年以来吕顺芳发起组织的第四次寻亲见面会。迄今为止,带着寻亲愿望的人数以千计,然而成功找到家人的孤儿,仅有100余人。

  盼亲

  2006·一个期待的日子

  数百孤儿五一认亲

  2006年5月1日,这个日子越发近了。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孤儿将在宜兴官林小学体育馆内等待苏锡常三地亲人的相认。在千里之外的重庆,48岁的付小兰正翘盼着这个日子。

  与诸多孤儿相比,付小兰是幸运的,因为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一个亲戚告诉我,我是被养父直接从无锡一户人家里抱走的。我养父是宜兴一个山区部队的团参谋,养母的名字叫刘全良。那个亲戚还说,我的生父姓蒋,家里当时一共有三个姐妹,我最小,我是1958年12月份出生的。吕顺芳大姐告诉我,根据这些线索很容易找到我的亲人!”操着一口川味十足的方言,付小兰告诉记者,自从知道自己的根在无锡之后,她就再也没踏实地睡过一天。

  随着“五一”临近,吕顺芳也越发忙碌起来。从4月初通过全国各媒体发布消息起,来自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重庆等地的电话与信件不断飞来。有些信直接署名“宜兴寻亲大姐”就能到她手中。她在电话里一遍遍告诉寻亲的人们:“把你确切的出生日期与所有你知道的有利于寻亲的线索都用打印纸写下来,包括血型、爱好、身高和哪里有胎记、伤疤等等,越详细越好。这些东西写半张纸,下面再贴上两张照片,一张是小时候的,一张现在的正面清晰照。然后塑封了寄过来……”迄今为止,吕顺芳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无偿投入。

  这一次,寻亲活动将由快报与吕顺芳一同开展。不管您身在何处,只要有亲人离别,请拨打寻亲热线:0510-82753110,87204306,本次寻亲活动与以往吕顺芳组织的所有活动一样,不收取任何费用,往返食宿自理。为节约费用,各地寻亲者可组团前来。请于4月25日之前告知来宜人数,以便提前预定客房。

  吕顺芳的父亲吕香根已经80岁了,他盼望着,这一次他的雅芳也能回来。

  快报记者吴聪灵金凝陈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