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扩招的"七年之痒"之助贷(3)46所高校未发助学贷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9:43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陈文

  深读指引

  由于银行、学校各自的利益冲突,助学贷款的推进遇到障碍,大量贫困生未能获得贷款。而获得助学贷款的贫困生毕竟是少数,且贷款仅够交学费,生活费还需要靠勤工助学

,但竞争激烈。

  扩招虽然使读大学的机会增加,但因扩招而来的高收费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门槛。

  针对助学贷款中存在的贷款难、手续繁琐等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说,2005年广东省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加大资助资金投入,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2005学年,广东公办高校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共14047人,占普通高校本科院校新生注册人数的9.8%。全省高校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入学。

  2005年4月,根据《财政部关于追加2004年国家助学奖学金预算的通知》,我省向全省69所高校的2.58万学生发放了2713.94万元的助学奖学金。

  2005年11月,又向全省71所高校发放了2005年国家助学奖学金,受益学生2.35万人,金额3818.05万元,其中,国家助学奖学金受益学生0.12万人,获奖金额473.2万元,国家助学金2.23万人,获奖金额3344.85万元。两次的助学奖学金总额6532万元,受益学生近5万人。

  2005年11月30日,全省共有46所高校尚未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其中,10所高校已与银行签订了银校合作协议,但尚未与学生签订合同,发放贷款;9所高校是新纳入高校,目前正在与银行洽谈之中;其余均尚未与银行签订银校合作协议。

  部分学校不重视与银行合作

  目前,这些尚未签订银校合作协议的学校中,除了一些确有客观原因外,学校本身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以及运作机制不甚了解,甚至与其他贷款混为一谈;个别学校的同志,对经办银行是“除了助学贷款,其他一切免谈”,以一种极不恰当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一些学校以前找不到经办银行,现在指定了经办银行,又强调学校的主要业务不在这个银行,等等。我看主要就是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畏难情绪严重。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困难,为什么一些学校解决得好,而一些学校就不能解决呢?

  三大问题影响贫困生资助

  此外,一些学校还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一是不按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从学费总收入中足额提取10%作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

  二是虽然按教育部、财政部要求提取了学生资助经费,但不及时运用,大量结存在账上。一方面大批困难学生急需资助,另一方面大量资金积存。

  三是运用不合理、不科学。目前的资助措施有“奖、贷、补、减”,一些学校在各项措施之间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协调分配,更多的倾向于奖励,“助、补、减”方面的资金较少。

  后勤社会化致勤工助学岗位锐减

  目前,广东大部分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方式。但是,同时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多是劳务性,不仅岗位少,而且知识含量也少,一些学生并没有把勤工助学看作是一项光荣而自豪的工作,而是出于生活压力才做。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一些学校还把保安、保洁等工作承包给社会的专业公司,可提供的岗位又在减少;有些岗位又存在与其他部门争利益的问题等等。对于校外丰富的勤工助学岗位,又担心学生安全和有可能的劳资纠纷问题,而且认为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开拓成本高、风险大,很多学校对此不够积极,很有顾虑。

  广东工行:学校不愿分割业务给贷款行

  目前,高校有98家符合贷款要求,我们已与67家签订了协议,即还有31家没有签订协议,其中有十多家没有助学贷款要求,还有十多家是和我们谈不拢。谈不拢的基本都是广州以外的院校。我们感到双方合作的不顺利,问题在于:

  1.对国家助学贷款理解有偏差。这些学校认为,既然是国家助学贷款,你银行就应该无条件执行,没有考虑到我们是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2.一些高校和其他银行合作的时间很长,有排他性,我们要求分割一部分少量的业务作为回报,他们拒绝。我们认为,应该以更开放一些的思路看待这个问题。

  学校:银行助贷要提条件

  位于广州天河区某高校的主要领导指出,学校不是商业机构,没有商业利益。现在学生交学费,分担的教育成本过高,是我们的政策的问题。现在让学校承担贷款的奉献补偿金,那学校找谁去补偿?

  国家助学贷款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我们培养人是为国家服务的,全社会受益。所以,应该全社会支持,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

  银行要贷款提出很多条件。你们看看现在还是有不少学生贷不上款,能贷上的不到贫困学生的三分之一。

  中山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认为,中大早在2000年就与某银行签订了为期8年的“校园卡”业务,这项业务目前无法中止。如果中止合约就涉嫌“违约”,但现在又要求学校与其他银行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学校就很为难。

  

大学扩招的"七年之痒"之助贷(3)46所高校未发助学贷款

  图:华农的学生通过卖报助学挣生活费。王小明/摄

  265个贫困生竞争40个勤工助学名额

  广州大学贫困学生占了2万在校生的18%。去年开学时,1049人通过银行面试,申请到了助学贷款。这个比例在广州的高校里算是高的。“主要是我们的学生还款能力较强,因为我们除了助学贷款外,还为学生提供了1500个相对固定的助学工作岗位,500个临时岗位;国家奖学金180万元,提取学费整个收入放入10%用于助学。去年有4600名学生得到帮助。”学生处副处长李暖均说。

  华南师范大学洗处长介绍说,去年国家和省的助学贷款力度加大,华师652人贷了391万元,学校提供了5000个固定和临时性的助学工作岗位,收入300多万元,社会助学150万元。

  华南农业大学邱亚洪副处长说,华农3万学生中,有6000贫困学生,去年贷款的学生有1460人,600多万元。华农的勤工助学活动也颇为活跃。

  “2006年春运,广州铁路部门投入了6100人,其中华农的学生占了2900人。一个月下来,人均收入是800元,这对贫困学生是一笔不少的收获,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月的生活开销。”华农助学中心主任姜峰说,“这些工作机会也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那么多学校都在盯着,竞争激烈。还有就是学校后勤社会化后,很多工作比如打扫卫生,人家可以给你干,也可以到外边请物业公司来干。”

  在给学生提供工作解困的同时,学校无不告诉学生,这是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的大好机会,是锻炼自我,增强自我的光荣工作,是人生道路上难得的宝贵财富。

  面对不少学生为商家举着广告牌,一圈一圈地在人来车往的路边麻木地转圈,高校的刘老师明说:“我很心疼,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不会同意他去。”

  这个工作解决了我的吃饭问题

  小蔡(人文学院)

  去年的9月25日,清洁卫生岗位招人,又到“十一”长假,以为不会太多人,哪想到40个名额,来了265人。面试时,很多男生说到自己的心酸故事,也往往情不自禁。一名女生,请她自我介绍,由于激动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

  由于工作岗位少,为了照顾大一的学生,服务中心希望让那些能维持生活的同学让出一些岗位。开会时,气氛有些紧张,接着听到有哭声,原来是农村来的小张,家庭非常贫困,她工作一直积极,但最近脚受伤了,她担心中心会把她辞掉。后来,道路组的组长王艳举起手说,我退出!又相继有学生决定退出。我们失去了这个岗位,生活也许会更加艰苦,但我们只有面对。

  小林(公共管理学院)

  我是一个贫困生,开学时没能筹齐学费,还要为今后的生活费发愁。这个学期我幸运争取到了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五山公寓卫生保洁员,得到这个工作,我也是荣幸的,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我的吃饭问题,减轻了我的生活上的负担。

  小邓(园艺学院)

  家里经济拮据,我不得不把解决生活费作为大学期间的第二要事。我知道,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需要勤工助学帮助,有的比我更迫切。我明白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从第一天到现在,我都没有迟到过。

  小黄(环资学院)

  参加春运工作当乘务员,出车时整个人都蔫了。头昏脑胀,喉咙疼痛。我强打精神上了火车,从1号车箱走到18号车箱,450米,花了一个多小时。因为身体生病虚弱,严重咳嗽,还要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在晃来晃去的车箱打扫卫生。

  小梁(公共管理学院)

  我非常需要这份工作。我需要挣点钱来供自己读书。当我太累了想放弃的时候,就想到70多岁的奶奶拄着拐杖,拖着患有风湿的双腿,在垃圾里翻找的情形,而她也是为了我的生活费才这样做的。同学们说我太辛苦了,但我不能再让我奶奶再为我忙碌了。

  小林(林学院)

  初入学的时候,贷不到款,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一大笔钱,何况已负债在身。爸爸奔波了一个夏天,在我离家前几天才把借来的钱交到我手上。幸好师姐介绍一些家教给我,晚上上课,一个人走在路上感觉害怕。我的饭卡钱不充裕,但细心计划后,还可以维持不饿肚子。现在学校又安排了助学工作岗位,对学校对我的关怀真的很感谢。

  小柏(工程学院)

  当时离家上学,爸爸只给了我200元。到学校后,买了被子就没钱了。接着我到班主任家里,还没自我介绍,就借钱。班主任二话没说,就给了我300元。后来我在饭堂洗盘子,可以免费吃饭。后来又开始在学校扫地,一个月300元,再做点零工,有时还可以省下100元寄给家里。贷款的事情就只有靠学校了。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