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忽视分红方式部分基民“走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0:4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与往年一样,今年的三四月正是基金业集中大派“红包”的时节。但与往年不同,今年,多数基金在大手笔分红的同时,其净值也在持续大幅攀升。据估算,每1万元分红,净值每增长1%,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可比“现金分红”方式多获得近百元的收益。

  然而,记者在基金市场上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基民因为没有关注分红方式而在“大牛”行情中不知不觉地走了“宝”。对此,专家指出,基民所选择的分红方式也应随行情而

变,如果投资者对市场看好,可选择红利再投资,如果对市场看跌,则最好采取现金分红。

  分红方式应随行情而变

  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都会允许投资者更改分红方式。如果投资者对市场看好,可选择红利再投资,如果对市场看跌,最好采取现金分红。

  从不同类型的基金来看,成长型基金的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较强,注重资本的成长和积累,适合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平衡型基金和收益型基金的投资者注重平稳和现金收益,可以选择现金分红方式。

  文/表记者吴倩

  据统计,截至上周末,今年已有99只开放式基金发布了分红公告,其中有5只开放式基金分红次数达到4次。封闭式基金中也有13只基金进行了红利分配。而去年同期只有12只开放式基金、10只封闭式基金派发了红利。

  整体分红优于去年

  一些基金派发的“红包”也相当丰厚。截至上周末,开放式基金中有16只基金每单位分红超过0.1元,其中,银华道琼斯88每基金单位派发的红利高达0.32元,如果以当初基金发行时的面值计算,仅红利带来的收益就高达30%。

  尽管封闭式基金不如开放式基金慷慨,但也有两只基金每单位分红超过0.1元。而去年同期,分红的封闭式基金每单位派发的红利数额普遍没有超过0.05元。

  现金分红难享再投资收益

  据了解,基金在取得投资收益后,一般有两种方式分配给基金投资者,即现金分红或红利再投资。根据法规,封闭式基金只能采取现金分红,而开放式基金可采用现金分红也可采用分红再投资,但多数基金的默认方式为现金分红。

  如果分红后基金净值继续攀升的话,这些默认“现金分红”方式的基民则可能已“走宝”。而据统计,今年以来,基金净值普遍大幅攀升,开放式基金平均累计净值增长率已达15.96%,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20%的基金高达42只,有5只超过30%。

  以一只股票型基金为例,该基金1月10日每10份基金份额分配红利0.2元,如果投资者选择了“红利再投资”方式,其现金红利会按1月10日的基金份额净值1.1137元转换为基金份额记入账户,一般免收再投资的费用。1万元的分红约可转换为8979份基金,此后,截至到上周末,基金净值上涨到1.1550元,每份额基金约增值0.0413元,1万元的分红在约3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近370元的收益。

  若选择现金分红,红利将于1月10日分红实施日从基金托管账户划到基民指定的银行存款账户,投资者则无法分享再投资的收益。

  行业动态

  一季度基金资产增17.5%

  证监会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月末,国内基金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768.45亿份,比去年年底增加了约711.59亿份,增幅为17.5%。但是,考虑到新成立基金的因素,3月,原有基金资产的规模实际上不增反降。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50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数量为229只,总规模为4768.45亿份。与2月末相比,基金数量增加6只,总规模增加21.77亿份。由于3月成立的6只基金规模达到300.71亿份,3月具有可比性的169只开放式基金总规模减少了278.49亿份。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3月末,资产管理规模低于5亿份的基金公司增加到八家,低于2亿份的基金公司已达到三家,其中规模最小的只有1.09亿份,而规模最大的南方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却已达562亿份,基金公司间规模差距扩大到470倍以上。(吴倩)

  基金动态

  发行:

  ▲博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博时平衡配置混合型基金(博时7号)日前获得证监会批准,于4月18日起至5月26日通过销售机构公开发售。博时7号是博时基金公司旗下首只平衡型基金。

  ▲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三只基金产品———兴业货币基金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于4月12日至4月24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发行。

  分红:

  ▲招商优质成长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现金红利0.50元。招商安泰平衡型基金则为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现金红利0.25元。两基金分红权益登记日均为4月17日,红利发放日为4月19日。(吴倩)

  

忽视分红方式部分基民“走宝”(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