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杨澜慈善应得到“善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1:21 浙江在线

  日前,杨澜在胡润“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位居榜眼,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喝彩,却引发了不少质疑。我认为其中有些质疑,不仅对杨澜等慈善捐赠者极不公平,也无助于中国良好的慈善生态环境的建设。

  胡润慈善榜,实际上是“旗帜鲜明地扬善”,即使慈善榜客观上会产生一种“催款单”效应,催促那些在富豪榜上位居前列、在慈善榜上没有出现的富人尽快向善,但慈善榜

发布的初衷,应该是张扬新财富精神,打造和谐社会、爱心中国;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舆论,有责任对慈善捐赠善举进行策应和喝彩,而不是鼓动社会对富人进行“道德逼迫”和“伦理勒索”。

  遗憾的是,杨澜遭遇的,正是这样的“道德逼迫”和“伦理勒索”。所谓“真金白银”的质疑,集中反映了一些人对慈善捐赠知识的准备不足,比尔·盖茨的310亿美元捐赠,其中就包括现金和权益两种形式,胡润也再三表示这是国际通行的慈善统计惯例,为什么到了杨澜这里,就非要质疑一下是否是“真金白银”?况且,慈善事业在中国尚不成熟,需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操作,海外的慈善基金会设立专门的投资委员会,进行专业投资管理,以期获得更高、更安全的资本回报,这是基金会保值、增值的通行办法。为什么到了杨澜的基金会这里,就非要质疑一番呢?

  对杨澜慈善捐赠的无端质疑,恰恰表明,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加强慈善方面的教育,营造慈善环境,降低慈善风险。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在中国做慈善,还是有相当的风险,这样的风险,不仅仅在于慈善款项监管乏力、让人不放心,而且在于包括某些媒体在内的社会舆论,对财富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对慈善知识准备不足,对乐善好施之人吹毛求疵,让人心寒。在一个贫富差距正在拉大、仇富心态亦不少见的时代,一些人常常把中国慈善事业不太发达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富人不愿意乐善好施,而无视这样一个客观现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慈善事业,是靠屈指可数的富豪来支撑的,以美国为例,慈善机构获得捐款的85%来自普通民众,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在我国,中华慈善总会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

  慈善,从来都不止体现于数字的多寡,更是爱心的权重所值。正如杨澜夫妇所说:“我们想说的就是,无论你是捐了1个亿还是1万元,捐1亿元的不一定道德更高尚,或者说对社会的爱心更多一点。人和人能力不同,最重要的是参与。”在余彭年、杨澜、黄如论等有识之士引领慈善的旗帜、彰显爱心之际,我们不去做力所能及的策应和喝彩,却热衷于做一些哗众取宠的质疑,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是什么呢?


作者: 苏南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