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博还是不博,这是一种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3:02 信息时报

  根据Technorati公司2006年2月的统计,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个半月就增长一倍的爆炸性速度发展。在这场博客潮中,选择“博”还是“不博”已经成为一种态度。也许开博客的政治家还很少,但不“触网”的已经不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即使是那些成长于纸笔时代的政治家也不得不加入网民甚至博民的大军。既然选民们都已经“姓网”了,被选出的这些政治家自然不能脱离群众的口味,只是,沾上政治色彩的博客与播客,似乎也变成了政客们打着亲民幌子的作秀工具……

  布莱尔不甘落后 博客播客样样来

  英国议会博客现象起源于汤姆·沃森,他充分利用博客日志接近年轻选民,博取信任。他的这一方法也被其他的党派政治家利用,布莱尔也是其中之一。

  从某种角度来说,把布莱尔称作一个紧跟潮流的时髦政客一点也不为过。尽管他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刚刚坦承自己是个技术盲,但是并不妨碍他对IT无比的热忱。

  英国首位播客首相

  4月4日,这位不甘落后的英国首相通过MSN即时通讯软件与广大网民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视频聊天。10位英国选民有幸被选中向布莱尔提问,不过事先布莱尔早已把范围限定在了自己热衷的气候变暖和非洲问题上。2006年1月,英国《太阳报》的网站上发表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第一个播客节目,是他接受采访时的谈话纪录,从此布莱尔成为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播客首相。在5分钟的访谈中,布莱尔谈论了英国政府最近采取的打击各种街头流氓行为的新举措。

  除了播客,布莱尔还有博客。去年英国大选时,布莱尔每周都会在工党的网站上发表一篇竞选活动日记。这位首相的文笔似乎比普通的流水账要强,文字中不时还带点“英国式”的幽默感。比如,“下一站是吉林汉姆,我们在斯特兰德公园停了下来,这可给了我们一个享用冰激凌的好机会。随后我们又与其他党员在教堂会面,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可以不需要提醒就能明白,让他们的朋友都去投工党的票有多重要。”

  设立博客只为亲近选民

  工党为布莱尔设立博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他多与英国选民进行直接沟通。在去年的英国选举中,博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过去,英国人要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只能给报馆写信或是搬上肥皂箱去海德公园的演讲角,现在他们可以写博客日志。”

  不过据说访问者在布莱尔网站上的留言和提问从没获得回复,因此有人认为布莱尔很少上网,甚至有人推测很可能布莱尔缺乏最基本的网络常识。最近布莱尔的资深媒体顾问坎贝尔的评论更加深了英国选民的这种怀疑。他坦率地评价布莱尔“绝对是一个纸笔时代的人”,而且还透露尽管布莱尔的桌子上有电脑,但是“基本上都闲着”。这样一来,不禁让人们对布莱尔博客的热情大打折扣。

  也许对于布莱尔来说,无论是播客,还是博客,只不过是一个新的政治秀舞台。

  布什迟迟不“博”只因害怕麻烦?

  开辟了美国政客博客先河的是2004年总统大选时的民主党候选人之一的霍华德·迪恩。他靠博客一夜间出了名。他的竞选博客不断更新言论,并与选民进行直接对话。初选前夕,迪恩博客的访问量与白宫网站相当,每一条网志都能吸引数百人跟帖。曾为迪恩竞选工作的约翰森之后创立了一间专门利用博客的互联网公司,教政界人士、竞选团体们使用博客。他认为“博客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博客的人,这些人通过博客来影响自己的朋友,自己圈子内的人。竞选不能少了这样的人。”

  在美国,政治家们开办博客的热情一点也不比英国低。不过,作为全球被“博”得最多的人物之一的美国总统布什,却迟迟没有成为博客。根据英国Blog-Pulse网站评选出的“2005年度名人博客榜”,美国总统布什就被命名为2005年“最博客”人物,也就是被”博“得最多的人。单以这个排名来看,假如小布什开博客,恐怕会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博客之一。

  布什并非电脑盲

  在6年前首次参加总统大选时,布什曾被看作一位“懂技术”的候选人。布什用电脑都做些什么呢?他的回答是收发电子邮件。然而在当年竞选中,互联网却给布什带来了麻烦。布什的竞选班底要求联邦执法人员对一个讽刺布什的网站采取措施,因为这个网站把一些色情照片和布什放在一起。因此布什一再声称自己对互联网应用最关注的就是个人隐私问题。

  有人帮布什“博”一把

  虽然布什本人不愿开“博”,别人却早已代他“博”得有声有色。美国有个网站专门提供给热衷于为布什开博客的人,首页完全模仿白宫页面的效果。页面左侧可以看到为布什开“博”的人的名单有一长串。他们有的专门跟踪布什的访谈,也有的整理各种关于布什的媒体报道以及个人细节,还有的甚至模仿布什的语气写下日记。

  对于布什没能过把博客瘾的原因,美国著名的《洋葱头》杂志以讽刺和幽默的笔调描述了布什无法“博”的苦恼。文章中的布什在博客上尽情发表自己在竞选中的感受,甚至把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动向、反恐谈判的内幕等也一并透露。中情局局长最终怒不可遏地表示布什的博客已经使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受损,也让白宫新闻秘书斯考特·麦克莱恩的公关成果付之东流。因此他强烈要求布什停“博”,但是布什就是不愿意,还说这是个人自由,声称自己的博客是为朋友、家人等等搭建的家园。中情局最终想出了折中方案,就是在布什发表任何日志前,先由情报部门审查。

  尽管这只是一篇讽刺文章,但是也确实揭示出政治家在面对博客时的尴尬处境。对于普通人来说,博客带有很深的个人情结,然而对政治家,无论是个人形象以及言论都要考虑政治影响,博客在他们的眼里,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个新的政治秀舞台。新华

  博客在帮政客省银子

  不久之前,因为我不写博客,还被一朋友告诫我:“博客,将是未来的个人信息门户,人人都会博客。”或许是,但是之前这种简单的日志形式,不过是普通老百姓在网上找个抒发胸襟,娱乐自我的方式,现在,政治人物的博客,却使博客迎来了意味深长的新延伸。从欧美政府首脑的开博,到竞选某席位者的博客获得高点击率,说不定,这就是互联网政治时代的序幕。

  布莱尔愿意用博客以示自己亲民,用播客来彰显自己是多么地紧跟潮流,但是实际上,他还是酷爱“纸笔时代”,只是希望借博客(播客)这个标签,让自己的形象更高大罢了。施瓦辛格每周一次的播客包罗万象,因为这样可以更能把自己的宣传时间加多数十倍,传统媒体不是每天都能邀请他做嘉宾的,而且就算口水多过茶,也不会因为电台对节目卡分卡秒的苛刻而被删节。高兴了,多说5分钟,没话说,就算沉默也没人能吹涨。布什不愿开博,并非是他不知道这种新兴玩意,我想他应该不至于在被人问到“博客”的时候一脸茫然吧,只是限于自己是个奇大无比的箭靶,说不定还没开始“博”,就已经被反战人士的口水湮没了他的博客,或者被白宫总管心急火燎地跟在屁股后面提点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那也够郁闷的。长期与传统媒体打交道的白宫已经焦头烂额,布什哪敢再添乱?

  说到底,政客与博客的亲密接触,不过是一种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主动出击手段,而且价廉物美,绝对比上电视省银子,想想看,上网写写东西贵,还是买下黄金档时段贵?芸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