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用假遭罚的启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5:03 新华网 |
青山 一名中国游客前往法国旅游,因携带的阿迪达斯背包是假冒产品,被海关当场予以没收。国旅总社、中青旅、北京凯撒国旅等大型旅行社纷纷提醒游客,最近,欧洲尤其是法国海关对中国游客的个人检查十分严格,游客不要穿戴假冒的欧洲名牌,以免在入关时被没收,甚至被罚款,惹上“异国官司”。(4月18日《新安晚报》) 因穿假名牌被没收甚至被罚款,这在国内恐怕还是闻所未闻。有网民看过这则新闻后在文末留言:穿什么用什么该自己做主,管我用真名牌还是假名牌,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况且,除了“知假用假”的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完全不知情。 我国的假货确实不少,小摊上有,精品店里卖,大超市也有,真是让人防不胜防。按照大多数国人的理解,制造假名牌有罪,用假名牌无辜。而且,这一观点似乎也得到了我国法律的支持。无论是产品质量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障法,都是禁止制造商和销售商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有的处罚规定,也都是针对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的,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的消费者,属于法律保护范畴。 与我国不同,法国等国家规定,凡是在法国(也包括欧洲其他国家)购买或者使用假冒名牌产品将会面临重罚,最高可被处以30万欧元的罚款并被判3年监禁。他们在海关上还专门设有品牌监督员,以加强对入境游客携带名牌产品的盘查力度,重点打击假冒、仿制的名牌产品。 仔细琢磨法国的做法,你会发现其高明之处。我国对“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很大程度是因为用“假”无罪,用“假”市场巨大。巨大的利益诱惑,必然让一些厂商铤而走险。其实,假冒伪劣的“源头”,并不只有生产者,还包括最终的消费者。想想看,如果用“假”违法,有多少人愿意为犯法掏腰包?大家为了不犯法,买“假”的自然减少,生产商也就失去了造假动力。同时,一些用假者,为减轻自己的“用假”责任,肯定会配合执法部门追究造假者的责任。如此一来,打假就由专业打假变成了全民打假,“假冒伪劣”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国内游客穿戴假冒的欧洲名牌遭罚事件,无疑给了我国打假现状和打假模式一个有益的启示。笔者期待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论证,通过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改变目前单一的政府打假思路,更好地维护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