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生命的代价征服昆仑山 3名湘籍民工长眠隧道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3:06 红网

  红网4月1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张平平 实习生 欧阳丽君) 可可西里不冻泉至昆仑山口20公里。童军民和其他111名青藏铁路建设者用243天的时间丈量完这段“天路”。

  童军民,35岁,娄底涟源水洞底镇人,2003年至2005年三次带队登上昆仑山,参与了青藏铁路35个涵洞的挖掘和修建。

  112人上山只有111人回湘:年仅20岁的谢振华在昆仑山隧道的塌方中长眠皑皑雪山,湘籍建设者以生命的代价征服了生命的“禁区”。

  三名湘籍民工永留昆仑山

  2002年7月18日傍晚,昆仑山上空出现了美丽异常的雨后彩虹景象。

  童军民清楚地记得,当晚6时彩虹消逝时同乡谢振华眼中恋恋不舍的神情:2小时后,出晚工的谢振华在昆仑山隧道冻土的轰然塌方中瞬间被淹没,待工友将冻土掘开时,谢振华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身体仍呈挥镐掘土姿势。

  “很多工友哭了,尤其是来自湖南的工友们,他的年轻早逝让所有人唏嘘不已。”2006年4月18日下午,童军民忆起此事仍泪盈眼眶。

  死神来得太急:就在数天前,谢振华还在工地上端着酥油茶与工友们一起庆祝自己20岁的生日。

  “我当时给他的祝福是:长命百岁,没想到吉利的话却带来不吉利的结局。”童军民说事后自己对那句祝福话语懊悔不已。

  事实上,那次冻土塌方中失去生命的还有另外两名湘籍民工,他们和谢振华虽不是同一工程队,但同样来自娄底涟源:为了青藏铁路早日建设完工,来自湖南的建设者把生命“铺垫”在了铁路的路基上。

  “第二天所有人还是进了隧道,悲伤归悲伤,但工程必须要如期完工。”童军民说。

  童军民说,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工人相比,青藏铁路建设者们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恶劣的环境甚至威胁到基本的生存。随着铁轨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昆仑和雪山见证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生命价值。

  高寒缺氧吓不倒湘军勇士

  对于童军民和其他111名湘籍铁路建设者而言,困难与高危在上山前就已显露。

  童军民说,没到过青藏线的人,很难理解“高寒缺氧”这四个字的含义。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铁路上,很多施工点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甚至更低。

  童军民是2002年5月1日登上昆仑山的,在此之前的一个月,队伍就已抵达了青海格尔木,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所有人聚集在此只有一个目的:用一个月的时间适应高原缺氧的状况和采集必要的物资。

  “听说昆仑山上喝酒会有生命危险,在格尔木嗜酒的人开始戒酒了。我们当时住在五楼,每爬一层楼梯都要休息一下,接不上气来”。格尔木的海拔只有2000余米,对海拔4680米的不冻泉而言,童军民显然已经意识到他们即将面对的困难。尽管在抵达格尔木之前,“所有的人都还很兴奋”。

  从格尔木到不冻泉,大巴车艰难地走了9个小时,邓洪源等4人因高原反应“头疼得厉害”。尽管队伍一直小心翼翼,但在抵达不冻泉尚未开工的第三天,意外还是发生了。

  “同样来自娄底水洞底镇的一个工友,感冒两天后被检查出患上了肺水肿,在高原,这病足以要人命,不得已只有火速将其送下不冻泉,112人变成了111人。而且在其后的很长时间里,晚上大家都不能睡觉,一睡觉就觉得心闷气喘。”童军民说,直到2个月后,工友们才基本上不产生强烈的高原反应。

  夫妻同房不能同床

  在童军民印象里,三次上昆仑山,8个月建设时间里,雪域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寂寞。

  “晚上没电,每个帐篷每天发两支白蜡,晚上大家只能凑在一起聊聊家常,打发所有无聊的时间,晚上也不能远走,连上厕所都要三五个陪着,驻地外面有狼群。”

  据童军民回忆,在青藏铁路的建设队伍中,也有成双成对的夫妻,但让人尴尬的是:在高原,夫妻可以同房但不能同床。

  “在抵达不冻泉之前,我们就被告知有这一规定,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建设工地,许多施工队伍都规定夫妻可以睡在一个帐篷里,但有两张床。”童军民尴尬一笑:“工地的顺口溜叫‘夫妻不同房,同房不同床,同床不同被,同被背靠背’”。

  在童军民看来,和家人天涯咫尺,和另一半咫尺天涯,这就是青藏铁路建设者面对的现实。

  2002年6月,新华社记者在不冻泉采访童军民的工友“胖子”时问:“你们的那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胖子”的回答是:“我们习惯了。”

  铁路不让藏羚羊走开

  2002年10月1日,第一期工程完工后,童军民等人才回到湖南,他们下山的同时,另一组湘籍建设者恰好抵达了青藏铁路原线海拔5071米的唐古拉山。他们就是来自中铁17局的20余名建设者,除领队谭惠平外,其他人全部来自于望城县丁字镇麻石之乡。

  据谭惠平回忆,十月份本是其他建设者下山休养之时,他们却要在荒无人烟的唐古拉山开辟便道,为来年铁路建设作好准备。当时青藏高原气温低达零下40摄氏度左右,四处是沼泽、冰川、冻土。队员们既要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又要与严寒作战。汽车行走在冰雪之中,稍不留神就会摔下山去,导致车毁人亡。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这群硬汉还展现出湖南汉子特有的柔情面:环保优先成为这支队伍在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建设唐古拉山至安多这一段时,队伍严格按照勘测道路行走,看见一棵小草,他们都会尽量绕道而行。在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就地掩埋。

  “有一次风沙太大,把居住地厕所中的用纸刮得漫天飞舞,队员们在工作非常辛苦的情况下,一张一张的把用纸捡回来掩埋,把环境污染降至最低。”谭惠平说。

  “在青藏铁路原线有很多藏羚羊,它们经常穿过铁路路基下的涵洞向南去,我们努力做的,就是不让羚羊走开,在那里,我们不仅是建设大军中普通的一员,更代表着湖南人的形象。”谭惠平说。

  相关链接

  昆仑山隧道

  昆仑山隧道是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道,位于青藏铁路青海境内,全长1686米。由于昆仑山隧道独特的地理位置、严酷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其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于一般地区隧道。昆仑山隧道被列为青藏线头号控制工程。昆仑山隧道于2001年9月开工,2002年9月26日胜利贯通。

稿源:红网 作者:张平平 欧阳丽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