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调整结构与生态保护并重--六盘水新型工业化格局现雏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7:50 贵州日报

  随着挖掘机长臂的挥舞,炸药爆破的轰响,六盘水市境内的土法炼锌炉、土法炼焦炉一座接一座地土崩瓦解。去年,该市共取缔土法炼焦、土法炼锌、技改土锌105家,拆除土法炼焦炉、土法炼锌炉、技改土锌炉、土法焙烧炉650只,炸毁烟囱共67根,拆毁工棚89间,平场400余亩。这些在六盘水土地上生存了100多年的“两土”终于结束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历史。

  与此同时,六盘水市旗盛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水矿西洋焦化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更高、产业链拉得更长的煤化工企业破土而出,这些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问世一改过去煤化工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以先进的生产工艺、完善的环保设施进一步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确保了企业周围环境质量,促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也让六盘水市在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经济结构调整做大“工业蛋糕”

  六盘水工业结构调整从工业污染源防治起步,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围绕煤、电、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开始了工业结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六盘水市不断转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关小上大、容量置换等强制措施,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禁止引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项目。2005年,该市关停了150余座改良焦炉。并在煤矸石煤泥发电、瓦斯发电、矿井水净化后再利用、炼钢废气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水钢新建15万立方米的高炉煤气柜、3万立方米的转炉煤气柜,使绝大多数炼钢废气得到回收利用;水矿集团公司利用瓦斯发电,已安装瓦斯发电机组20台,总装机1.1万千瓦,开创了西南地区瓦斯综合利用的先河。同时积极开展工业热能利用、城市中水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的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煤炭产业一直是六盘水工业中的重中之重。目前,该市正不断加快响水煤矿、发耳煤矿、玉舍煤矿、松河煤矿等大型骨干矿井的建设步伐以及松河、格目底、土地丫等矿区的开发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到2010年,建成2至3个年产原煤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使全市的煤炭产量达到7000万吨,洗精煤达到3000万吨。该市还将战略主攻方向瞄准煤化工,积极开展煤焦油、煤液化、煤层气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走“煤—焦—煤化工”的发展路子,延长产业链,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铸就“凉都”旅游品牌

  六盘水处于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自然生态的好坏成了六盘水旅游品质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关部门的测算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生态基础十分薄弱。六盘水市通过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进清洁生产等措施,累计投入500多万元,采取多样化的模式进行治理,在乱石间“见缝插针”栽树种草,至今已治理石漠化20余万亩,治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初步得到遏制。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6%。

  从2006年开始,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决定用10年时间,拟投资3000余万元,筑一道城区绿色生态屏障。这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正是促进该市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旅游型城市转变以及打造“凉都”品牌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10年的建设,完成新增林地面积3.57万亩的奋斗目标,使整个城区各类林地面积达到88779.7亩。

  加大环保力度促成新型工业化格局

  2005年,六盘水就着手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以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主打品牌,大力推介“凉都消夏旅游”,使凉都旅游业实现了大步跨越。据统计,去年六盘水市共接待游客99.28万人次,全年收入约达1.78亿元。旅游业逐渐成为六盘水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又一支柱产业。

  2005年,六盘水市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工作入手,正式迈上了新型工业化格局的构建步伐,一年时间,六盘水市环保部门分两批共取缔市中心城区1吨以下燃煤锅炉共117家计134台次。今年,还将对市中心城区所有10吨以下民用燃煤锅炉全部取缔改造完毕。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该市环保工作将以坚持生态立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为主线。到2010年实现地表水出境断面达到功能区标准;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4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六盘水市环境与发展并重的科学观念促使循环经济模式初具雏形,经济社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市全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7.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39.6%;财政总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44%,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三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作者:梁隽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