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治黄山盛开文明之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8:23 法制日报

  今年初,黄山市的新闻媒体报道了该市休宁县白际乡女青年方翠丽身患白血病,家境贫困无力医治的消息,立即在黄山市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和市民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救助方翠丽,使方翠丽及时得到了治疗。

  时间稍稍向前推移数月,歙县北岸镇村民汪文正拾到一只放有30万元巨款的旅行包,他主动寻找失主交还巨款,失主和许多游客称他的心灵像黄山一样美好。

  而黄山市民江太平在宁波打工期间,为保护宁波群众生命财产,面对持刀歹徒,奋起搏斗,不幸被歹徒刺破心脏,身负重伤。他的义举感动了宁波,许多宁波市民在网上发帖盛赞江太平的见义勇为行动。

  ……

  这些黄山群众的文明之举,只是黄山文明创建中的一个个剪影,把这许许多多的剪影组合在一起,则构成文明黄山的一幅美丽画卷。正如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所说,黄山旅游是一个大概念,不仅仅是风景区、景点,黄山城乡、黄山市民都是黄山旅游的组成部分,应该让游客一跨进黄山市境内就有进入旅游区的感觉,使黄山处处是景区、人人是景点、处处都能留住游客。黄山市到处是美景,就像一幅绚丽的风景画。

  对于文明创建来说,绿化、亮化、香化、美化固然重要,但黄山的文明创建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面上,要让法治、诚信、规范成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涵,使黄山文明创建与黄山一样具备高品位,相互映衬。

  平安法治是黄山文明创建的主色调

  黄山去年荣获全国社会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有人说,仅此一点,就使黄山的文明创建提高了一个层面,谁能相信连安全都存在问题的地方是一个文明的地方?的确,对于黄山来说,安全的环境至关重要。作为旅游城市,黄山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放在了重要位置。近年来,黄山市通过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深化综合治理和平安黄山创建工作,使得黄山安全、文明之山的形象被广泛认同。

  多年来,黄山始终把维护黄山旅游治安秩序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做到四个“紧抓不放”,即:对黄山等重要景区景点的综治工作紧抓不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重点加强指导和协调;对黄山全市旅游景区景点的治安环境整治紧抓不放,适时组织开展“严打”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盘踞在旅游市场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引入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机制,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景点活动,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对旅游交通秩序管理紧抓不放,集中整治无证营运、无序竞争、争抢客源、骗客宰客等突出问题,确保客运秩序井然和交通安全畅通;对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公共娱乐场所管理紧抓不放,及时查处赌博、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消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旅游城市形象。围绕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两年一次的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对旅游景区景点、交通干线、涉旅服务行业、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状况和经营秩序等开展集中整治,净化黄山旅游环境,确保游客在黄山旅游和活动的安全。

  围绕提升治安防控能力,黄山市制定并组织实施《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黄山”的实施意见》,全市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三台合一”综合报警服务台为枢纽,以各警种为依托的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各级公安机关最大限度地囤警于街面,增加了街头路面的有警时间和有警密度,增强了发现、控制和打击街面现行犯罪的能力,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了夜间偷盗、路面抢劫、街头斗殴等案件的发生。各地结合乡镇区划和社区布局调整,及时建立健全治安联防、打更放哨、护村护林、十户联防、小区保安、护楼护院、治安志愿者队伍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形成了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通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市可防性案件逐年下降。在“平安黄山”建设中,按照“巩固、提高、发展”的工作目标和“总量控制、优胜劣汰”的原则,黄山市及区、县综治委对基层“创安”、“创模”活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全面复查和检查验收,对符合条件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街道)”、“安全文明村镇”和“安全文明小区”继续保留荣誉称号,对出现问题或工作滑坡的取消荣誉称号,对通过创建达到标准的进行命名授牌。目前,黄山市共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街道)41个、安全文明村976个、安全文明小区372个,创建率分别达到36.6%、84.9%和88.7%。与此同时,群众的安全感逐年提高。

  黄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黄山风景区成功跻身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个文明景区”之首,西递、宏村也荣获“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称号,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依法治山方面,黄山按照国家批准的联合国遗产保护公约和遗产保护条例,以及国家批准的黄山管理总体规划,对黄山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黄山市政府结合实际制订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暂行管理办法、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对黄山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诚信规范是黄山文明创建的主线条

  黄山每年旅客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有40多万是境外旅客,而且游客量还在逐年上升。可见,诚实信用对于黄山旅游有多么重要。为此,黄山市开展了“诚信黄山”建设,并成为提升黄山文明创建活动的另一载体。

  诚信黄山建设,黄山市将切入点选在了诚信文化上。黄山的徽文化是古代徽州人民在追求理想事业及和谐生活中形成的,形态丰富,尤其在注重个人德行修养、崇尚人格完善方面富有特色,影响深远。黄山连续举办了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积极参与“3+1”论坛、“15+1”旅游高峰论坛、国际徽商论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徽商》、《徽州》等文化系列主题片;积极打造“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黄山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黄山大合唱”,以大型交响音诗画形式,全面展示黄山的神采魅力、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和第34届环球洲际小姐总决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黄山市民真切感受到作为黄山人的一种自豪,使他们自觉地理解和践行徽文化蕴涵的诚信内涵。在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市155家旅游企业都签定了诚信公约,公开向社会承诺诚信守信、规范服务,1703名导游员全部实现了IC卡管理。

  为了让诚信成为一种黄山市文明创建的常态,黄山市对该市电台的“市民热线”、电视台的“民生热线”、市政府网站的“市民在线”和市长热线四个民意通道进行了资源整合,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市政府“市民连线”平台,于去年元旦开通。该平台与四个民意通道同步互动,及时适时与黄山的文明创建活动和社会民情对接,与市政府各市长、各区县政府、市直34个职能部门相通,处理群众和游客反映的各类问题。据统计,市民连线平台运行一年来,共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7万多起,回复率达100%。据了解,《黄山日报》、黄山电台、黄山电视台等市内新闻媒体均开设专栏、专题,对年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反复宣传,刊播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广告,大张旗鼓地开展先进人物、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旗帜鲜明地进行反面典型的曝光。在此舆情环境下,黄山的诚信环境得到净化和加强,不诚信的行为和事件大幅下降。

  打造诚信政府是“诚信黄山”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整治淘汰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城区客运正三轮摩托车的做法就是很好的例证。

  黄山市采用引导的办法,加之政府诚信为先,原计划到今年底才全部淘汰的正三轮摩托,现在已全部退出营运。该市采用由4辆正三轮摩托车置换一辆出租车经营权指标的办法,化解了矛盾。一位已开上出租车的原正三轮摩托车经营者说,当时政府承诺用出租车指标置换,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增加出租车运营指标多少年都没开过口了,出租车运营证更是炒得火热,政府能兑现吗?不想,政府完全兑现了承诺,这使很多正三轮车经营者都提前办理了置换手续。

  黄山市打造“诚信政府”的另一项措施,就是走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之路。去年,黄山市对行政许可主体和项目进行了再清理,取消或调整的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和实施项目,分别由原来的56个、418项削减为50个、323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还规定,所有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都要统一到市政务中心办理,做到便民高效。不断完善行政复议程序和工作制度,倡导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到现场、细调查,举行听证会,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市、区县两极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所办的行政复议案件及应诉工作,都能依法办理、及时办结。去年该市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26件,经审查,立案受理108件,已办结103件,其中维持61件、撤销17件,终止审理25件。从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实施一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都委托了律师出庭应诉,有力增强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观念。

  黄山的文明创建工作是一个大概念,它像黄山一样特色鲜明。黄山市西递村村民曾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写过一封信。这封信由西递村179位60岁以上的老人倡议,信中承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誓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文明村落,遗产永存!这封信说出了黄山人的心声。当然,他们得到了真诚回应。安南在回信中感谢西递村民为保护世界文化遗址所作出的承诺,相信能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黄山是黄山人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