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穿假名牌出国被重罚”背后的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1:03 云网

  由于欧洲近期加紧严查游客在入关时所携带的假冒名牌产品,京城各大型旅行社纷纷提醒游客不要穿戴假冒名牌产品出国旅游,以免遭到重罚———穿戴欧洲制造的假冒名牌,不但在入关时会被没收,甚至还将面临单件500欧元、10件以上30万欧元的高额罚款。

  网络评论中有人认为这是“欧洲对中国人的歧视”,有人指责这“严重侵犯人权”,还有人提倡大家抵制外国名牌,更有人建议我国海关要“以牙还牙”———国人有民族意

识和民族气节固然是好事,可是如果被过度泛滥或无限拔高,那也是很可怕的。事情的性质是否真如我们想象得那样呢?我看未必。

  人家保护欧洲名牌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受假货侵犯,这和我们打击假冒伪劣一样,是目的正当的合法行为。我想,如果说“穿假名牌出国被重罚”背后真有什么“问题”,那“问题”也是在我们。一是我们在打假愿望与实际行动上采取的“双重标准”,二是我们所处的不良的消费环境成为假货的滋生土壤,让购买假货防不胜防。

  真正强大的打假力量不是执法者,而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集体拒绝,优于执法者的独自查封。问题是,我们虽然痛恨假货,可常常又被低廉的价格迷惑而情不自禁地消费假货———假货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存在。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意识不到消费假货也是一种“助纣为虐”行为,也是应该受到处罚的。

  当然,欧洲的重罚确凿有些“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也是让部分国人“民族主义”起来的重要原因。与“国情”相悖之处,有我们不富裕,只能购买质量还不赖的假名牌以满足虚荣的因素,更重要的却是:我们的执法者没能给国人提供像欧洲消费者所处的那样一个有秩序的消费环境。

  面对“穿假名牌出国被重罚”的新闻,很多人惊呼:消费者哪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呀?在欧洲,辨别真伪并驱逐伪劣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消费者只有“知假买假”的可能;而在我们这儿,这些全都仰仗消费者自己的“火眼金睛”,完全有可能是花了名牌的价钱却买到了假货。据欧盟公布的消息称:目前在欧盟内部流通的假冒商品中有70%来自中国———这足见制假贩假在国内是多么“发达”。

  欧洲本来是要重罚“知假买假”者的,却把善良的“买假不知假”的中国旅游者一起“重罚”了,这怎能让国内消费者不郁闷?———可是,我们的执法者、消费者是不是应该从这件事中得到反思,进而为完善我们的消费环境付出真的行动?!舒圣祥(浙江媒体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