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送书的执著和拒读的无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2:30 生活报

  首席评论员 刘涧南

  泱泱大国的本色便是文化上的厚重,也因为文化的积淀所以心态平和。然而时世变迁,有时也让人急功近利。这时文化传承的责任便落在有心人身上。

  据《东亚经贸新闻》报道,长春市一位64岁的老人张天平,多年来一直在无偿赠书

给人阅读,12年间,他送出去的书有一万多本。对此,有人喜出望外、有人惶惑不解,也有人嗤之以鼻。有一次,他将一本《学习的革命》送给坐在奔驰车里穿西装的男子,那人说,他现在不用读书了,因为挣的钱花都花不完,还读书干什么。

  从古至今,我们读书的理念中不乏功利的色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是,只有读书可以让人当官做老爷。“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更是未加掩饰的“女子、票子主义”宣言。然而,在心态越来越急躁的今天,人们确有重拾读书理念的必要。社会的成长和公民理念的建立,无不需要每个人都建立起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然而现实中的很多例子,似乎正在印证“读书无用”。正如那位开奔驰的老兄,以为“钱已经挣得够多,还读书做什么?”岂不知既然钱已经挣到,正是读书之时。即便自己实在读不下去,也该让后代有读书的习惯。在忙碌的人生中,读书本来就已经是奢侈。唯有富足之家,反而更有读书的可能。很多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出于名门,正因为不必为衣食担忧。罗素贵为勋爵,不妨碍他成为哲学家;康德如果忙于谋生,便写不出三大批判。我们与其把这看成是个人的爱好,还不如说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责任。财富在无知者手中,远不如在向学之人手中更令人信赖。

  21世纪的中国,恰恰是一个学无止境的社会。让别人代替自己思考的时代早已过去,缺乏独立思维和科学方法的人,难免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一本好书便是智慧的结晶,书可以开智,智可以灭愚。读书的人便如一灯照室,千年之暗顿消。相较于财富的积累,智慧的积累更为困难。一个文明繁荣的社会,不可能在大众的愚昧中产生,更不可能在财富“精英”的愚昧中产生。所以我们要为送书的老人鼓掌,向拒绝读书者致哀。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