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铁腕书记”仇和离开宿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5: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杨耀文

  这位“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升任江苏省副省长,获得更大空间

  “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是宰相,一是县官,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有改革的空间和余地。”

  仇和

  4月13日,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离开宿迁赴南京。此前一天,江苏省委副书记冯敏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仇和调省政府工作,任副省长,不再担任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职务,张新实接任宿迁市委书记。

  按照常规,在政坛不能太有自己的性格,要稳重,不显山露水,才能行而久远。可是,一直身处舆论漩涡的仇和却仕途顺利,从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直至今日的江苏省副省长。

  仇和,终于再获一显身手之机。

  

“铁腕书记”仇和离开宿迁

  仇和档案

  仇和,男,1957年1月生,汉族,江苏滨海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

  1982年1月至1984年11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1984年11月至1986年4月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1986年4月至1990年9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兼院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1990年9月至1992年12月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2年12月至1996年7月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1996年7月至1996年9月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1996年9月至1996年12月宿迁市副市长;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2000年12月至2001年8月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宿迁市委书记;2002年1月起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6年1月20日当选江苏省副省长。

  新机遇来得并不突然

  “烫手山芋”捧出感情

  今年元旦的时候,严肃的仇和一反常态,给宿迁的每个官员都寄去了一张贺卡。而跟随他多年的身边工作人员,也出现了新的工作安排。仇和对自己的新机遇也许并不感到惊讶。

  许多宿迁市民对仇和书记流露出挽留心态。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仇和书记在宿迁争取资金修了不少工程,现在运河上还有大桥没有修完,不知道他走后能否再继续修起来,真不希望他走。”

  苏北宿迁市组建才只有十年历史,它是在原县级宿迁市和沭阳、泗阳、泗洪三县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当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从官方公布的数字来看,“十五”期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江苏省第一名,增长速度第一次走在了全省前列。而2001年,宿迁市本级财政收入只有4000万,仅及江苏最小的地级市连云港市的5%。当地很多人说,这些成绩跟仇和有关。

  仇和出生在江苏盐城滨海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原本有八个孩子,因为穷,死了两个。在他五岁的时候,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弟弟因为没钱治病死掉了,而自己能上学也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上学机会才换来的。1993年他的家是全村最后一个从草房改为瓦房的。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他了解农村的一切,也想改变这一切。

  1996年12月8日,39岁的仇和以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应该说,当时仇和很清楚地认识到他所面临的使命有多么艰巨。至于为什么将这块烫手的热山芋接下来,他曾说:“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是宰相,一是县官,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有改革的空间和余地。”

  

“铁腕书记”仇和离开宿迁

  图: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宿迁时听取仇和汇报

  抓环境

  仇和在沭阳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引起了争议。上任当晚,他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四次踩到大便。一位老干部拉着仇和的手,指着院子旁堆积如山的垃圾甚至哭起来:“这还像人住的地方吗?”很快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仇和勒令当“清洁工”,两周之后,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但议论随之而来,说他“不抓工,不抓商,只抓四面光”。

  抓治安

  在连续几次部署严打后,仇和却发现上午开会,下午就有人通风报信,“治安的问题是警匪一家。”在全县政法系统大会上,仇和这句话遭到公安局长姜正成的当场顶撞:“这是对我们公安局的侮辱,你要收回这句话,挽回影响。”当时,仇和脸色铁青,说:“那让事实来证明,我说的对不对。”

  很快,新任公安局局长王守明查出沭阳5年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达1884人。其后,沭阳一夜之间调动41个派出所长异地轮岗。仅1997年一年,全县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656起。

  抓反腐

  沭阳的前任县委书记黄登仁主政沭阳5年,以卖官著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敬忠曾在沭阳扶贫一年,愤然写下《沭阳卖官鬻爵盛行》的调研报告。不过并未撼动黄登仁的地位,1996年宿迁建市,黄被调任副市长。

  仇和上任5个多月后,掌握了大量证据,随后与原宿迁市委书记联袂到省纪委汇报案情。省纪委负责人拍案而起:“马上开会,立案调查。”

  在审查黄登仁的过程中,他交代出41人买官的事实。于是仇和组织了包括这些官员在内的人去各乡镇观摩,县纪委书记王益和中途将观摩车拦住,按照名单将涉嫌买官的人一一请了出来。那一年,沭阳县一共查处党员干部243人,其中副科级以上35人,副处级以上7人。

  抓修路

  沭阳全县在1996年前,只有黑色路面56公里,其中34公里破损,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人称“汽车跳,沭阳到”。

  仇和发动的是一场“全民战争”,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组成修路队,在高峰时,扣款达到20%,甚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也被扣除10%用作交通建设。沭阳一位官员回忆,“当时全县干部队伍简直像炸了锅。”在这种背景下,三年后的沭阳创造了一个奇迹:一跃成为苏北交通最好的县。

  抓招商

  另外一项引发争议的措施是,仇和要求1/3的机关干部离岗招商,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

  抓经济改革

  仇和的改革方向,从一开始的出售国有单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可谓“一卖到底”。

  从2001年始,宿迁全市337家幼儿园、122家乡镇卫生院,相继变为民营,11家县以上医院已有9家完成改制。针对宿迁拍卖乡镇卫生院之事,卫生部在2003年8月份,组成调研组对宿迁做实地调研。调研组对宿迁拍卖医院的做法并不赞同。

  一年三次被央视“曝光”

  “换”来一把“尚方宝剑”

  仇和形容自己当时是穿着钉鞋,拄着拐杖,戴着眼镜,拎着乌纱帽干工作。

  1997年、1998年和200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针对仇和在宿迁的做法进行了三次曝光,第一次是沭阳开设电视栏目《沉重的忏悔》,专门让犯过错误的人在电视上现身说法,警示社会;第二次是沭阳大力进行交通建设,从所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钱修路;第三次是宿迁对国营幼儿园进行制度改革,一些老师不得不下海经商。

  这时曾经有省里领导问他有什么想法,能不能承受压力,另外有什么要求。仇和说,我没有什么压力,只有动力和干劲儿,只要求千万不要在外面对我产生争议的时候调我走。

  2001年,他被任命为宿迁市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领导问他需要什么支持,他说,只想要一个政策。于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出的12号文件中出现了一条:允许和扶持宿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和做法,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仇和得到了一把尚方宝剑。

  ■链接

  过去的沭阳“三匹马”

  历史上曾经担任过沭阳知县的文学家袁枚在为沭阳编写的县志上,劈头第一句就写到:“沭阳民好诉讼,性懒惰,思赌博,好争斗。”

  1997年以前,沭阳经济排全省倒数第一;全县工商业普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基础设施薄弱,断路、缺水、少电是家常便饭;城市化水平极低。另外,沭阳人还喜欢上访,动不动就将官司打到省里和北京,闹得一位在国务院信访办工作的沭阳人多少年不敢回老家。

  在沭阳街头有座三匹马的塑像,被当地百姓戏谑为:“三匹马,没方向,一匹去北京告状,一匹去南京要账,一匹去下乡扫荡。”

  充满压力的“仇和风格”

  ■一位副县长开会迟到,仇和抬腕看表,“你迟到5分钟,站着听吧,站在门外听。”

  ■乡镇干部曾极为头痛仇和神出鬼没的巡查,一位镇长家在县城,仇和打手机查岗:“你在哪里?”镇长说:“我在办公室啊。”“那你马上用办公室电话打到我手机上。”这位镇长一下呆了,仇和说:“我就在你办公室。”干部们后来养成一个习惯,即使在上厕所时也如实汇报:我在撒尿。

  ■县公安局一位股长的儿子,到游泳馆游泳之后不给钱,还将老板揍了一顿。仇和接到投诉信后,将股长撤职,在游泳馆门前设了一个治安亭,“管不好儿子,你到那里去站岗,只要再出事,都是你的责任。”这位股长半年后才官复原职。

  ■在仇和上任时,官员们曾编了一个顺口溜:“一年仇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仇和听到后说:“那4年求什么?我就非要呆4年。”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