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用“估算”怎能为公款消费数额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00:05 红网

  3月13日,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4085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以上,公费出国费用达3000亿元以上,三项合计9000多亿元,约占全年国家财政收入的30%。而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就此采访接受采访时说,我国每年“三公”消费开支合计应为1201亿元(中央136亿元,地方1065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4.5%,实际生活中估计会略高于这一数字,但远远没有达到9000亿元的水平。(4月19日人民网)

  1201亿元之于9000亿元,差额不可谓不大。但数额差别如此巨大,并不能证明竹立家教授所指出的问题就是无稽之谈。而且,权威部门所出示的数字也未见得就非常可信。

  并非要怀疑一切。事实上,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所给出的也并不是个铁板钉钉、无可辩驳的数字:公车消费数额是“大约”的,公款吃喝数额是按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的比例“估算”的,公费出国费用也是个约数。既然是“估算”,那自然是有误差的,误差很大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还需要看到的是,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估算”的依据是《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而决算的数据是否可靠也是成疑的。众所周知,各单位报上去的数字经常可大可小,当需要为政绩添色的时候就大,当需要减少负面影响的时候就小。而诸如超标配置公车之类又是违规的,各行政事业单位不太可能据实上报自己找抽,而中国又遍地都是超标配备的公车,那由此可以反证公车消费数额存在相当的“缩水率”。其他的,也大约都可举一反三类推出来。

  更应该指出的是,现行财政体制决定了官方账面上的公款消费数额只能是失真、严重缩水的。当前有一个问题远未得到解决,那就是政府预算的归一化问题,设“小金库”非但屡禁不止,反而已成为各行政事业单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众多公职单位因而就有了乱花钱的资金来源。所谓政府预算归一化,就是说除了极其特殊的以外,所有的政府财力都应纳入政府预算,受到严格的约束。但现实是,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大量存在,许多是通过违纪违法渠道所获得的,其准确数额更是根本无从计算,这就给监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此一来,公车超标的费用、公款吃喝的费用、公款出国的费用、公款旅游的费用、公款行贿的费用……都就有了出处,而体现在官方账面上的,可能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以上可知,《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有关科目的数据,恐怕不足以准确体现公款消费的真实图景。财部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的“辟谣”受到质疑,反而被认为越抹越黑,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个很容易窥见的事实是:在财政不透明的情况下,对公务消费以及浪费,公众会宁可信其多而不是信其少,这与在权力运行不透明之下,公众更多地会对官员进行有罪推定而不是无罪推定的道理一样。这正是信息不对称下的一种必然。

  公众并非对公款消费不能容忍,公众不能容忍的是公款消费的不透明。公众对于公款消费数额的热烈讨论与斥责,其背后隐含的是对阳光财政的期待,期待政府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花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权威部门用约数驳斥他人,本身就是可笑的——对于事关纳税人钱是如何花出去的严肃问题,怎么能没有一个严谨准确的数字呢?为何总是约来约去?

  人们大都有乱花公款的冲动,必须通过外力才能予以遏制。而如今的问题是作为约束政府花钱的财政预算太过粗线条,编制得太糙,准确性较差,通常起不到应有的遏制作用。财政预算编制必须进行改革,其必须是详细具体的,如此,由其约束下的政府施政行为才能是充满阳光的。

  当公款消费处于了阳光下,公款消费数额还能众说纷纭吗?公众还会对其有无限的猜测空间吗?

稿源:红网 作者:孙立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