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更大的决心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从深渊走向重生》在开封引起强烈反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05:01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让开化的经验成为所有国企改革发展的财富。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徐光春

  4月7日,本报在一版头题发表了长篇通讯《从深渊走向重生——开化集团改革纪实》。文章发表后,在开封市尤其是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4月15日下午,开封市委书记孙泉砀,市长刘长春和主抓工业的副市长孙继刚召集开封市主要企业界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以本报报道为契机,回顾总结开封国企改革3年半来的艰苦历程,同时探讨开封国企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平煤集团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福贞说,看了开化的报道,使我们看到了开化人不甘沉沦不甘失败的信心和决心。像开化这样一个濒临破产、债务累累的企业都能走出困境、实现重生,这给我们企业界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开封东大曾长期满足于小步慢跑,改革的步子迈得不大。去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决策下,积极寻找战略合作者和投资者,并最终与平煤集团实现合作。现在看来,若是早些有这个思路和举动,那么东大的日子会更好。

  平煤集团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负责人鲍祥生说,3年前,兴化职工曾经打出“坚决反对平煤收购”的标语,如今,实实在在得到改制好处的兴化人的观念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从抵制到拥护。这是因为加入平煤给兴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企业效益与日俱增,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目前,平煤集团已经为兴化精细化工厂注入500万元专门用于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又帮助兴化解决了2000万元贷款,作为苯酐生产线投产的流动资金。

  背景资料:3月25日,平煤集团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15万吨离子膜改扩建项目奠基。同日,由平煤集团在开封并购的另外一家企业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的年产8000吨苯酐生产线也全面投产。这标志着开封市与平煤集团的战略合作全面启动,平煤集团在开封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已经付诸实施。

  开化集团董事长杨诗敬在看了河南日报对于开化的报道后彻夜难眠。他发言说,河南日报这篇报道,我看了无数遍。开化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能走向重生,是开封市“工业强市”战略落实的结果。开化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危机,也只有发展才能稳定。河南日报这篇报道,对于我们既是鼓舞也是鞭策,有动力也有压力,我们要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地解决好开化下一步的发展问题。党委书记武保平说,从没有改革的受害者到改革的受益者,开化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变。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开封矛盾集团,曾是开封企业的佼佼者。如今,该厂惨淡经营。其负责人贾林深有感触地说,改革是早改早受益,晚改要被动。开化的情况,当时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在寻找到了一个好的战略伙伴以后,又奇迹般起死回生。开化的模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如今,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和上海一家大型企业经过了多次磋商,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在搞具体策划,力争重振矛盾这个老名牌。

  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孙继刚是开封国企改革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他深有感触地说,各企业一定要认真思索自己如何改革,如何加快发展,开化只是一个模式,各个企业情况不同,要一厂一策进行改革。市委市政府永远是企业的坚强后盾,只要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们领导甘愿做企业的联络员和勤务员。

  刘长春说,开化改制的成功,标志着开封国企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开封是个曾经辉煌的老工业基地,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萎缩的局面,是因为改革开放滞后。当时很多企业是空改,假改,有的仅仅采取了简单的管理层收购等形式,后来实践证明都失败了,使开封国企患上了“改革恐惧症”。开化改制的成功不但鼓舞了开封工业界,同时也证明,在妥善安排职工的前提下,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的做法是国企改制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企业的做强做大做久。

  市委书记孙泉砀总结说,徐光春书记批示说,开化改革的经验是我省国企改革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领会好徐书记的批示精神,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实际,认真总结,真正把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开封的国企改革经过了3年多的艰苦努力,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但总算走出了这样一条实实在在的发展之路。使开封的市本级财政收入从不到2亿元上升到现在的6亿多元,在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效果还没有显现的情况下,主要是国企改革的成果。孙泉砀强调说,开封要复兴,归根到底靠工业,发展是解决开封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目前,开封的国企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能改的,好改的都改了,如空分,仪表,阀门等等,但还有20多家国企需要改制。越往后改,难度越大。我们要围绕“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环境,发展民营”这十六字方针,以更大的气魄和信心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②9

  □本报记者王胜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