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模拟题 模拟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1:3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记者姚村社实习生拓润叶王莎

  高考模拟题模拟了什么一个多月之后,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将要开始,眼下正是十年寒窗的高中毕业生的“用兵”之时。身处焦点的高中毕业生们更是不敢懈怠,面对铺天盖地的高考模拟题,许多学生日夜鏖战、沉浸其中……

  学生每人手里都有几套资料

  趁中午放学之际,记者来到西安市第六中学门口观察。等学生快要走完时,记者终于“逮”着两个怀抱几本复习资料、步履匆匆的高三学生。资料封面上的《2005—2006年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卷汇编》字样也赫然在目。记者问:“学习忙吧,你们是咋复习的?”其中一个看上去很秀气的女生说:“都忙麻木了。在校听老师安排,在家自己找资料充电。”记者顺她的话问:“学校和自己具体是咋安排的?”另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苦笑一下:“临考了,在学校里都是讲模拟题卷子。每天下午要考一门,每周还要统一模拟。自己每周都要做三四套题呢。”记者又问:“复习资料咋弄的?”秀气的女生答:“上课要讲的模拟题和其他复习资料是老师帮学生挑选,班里统一购买。不过,学校的资料肯定是不够的,其他资料得自己买。在我们班最不爱学习的同学手里也有两三套资料,一般的基本都有三四套,有个家里有钱、又爱学习的同学都有十几套复习资料呢。”

  记者有点惊讶:“那么多资料能看得完吗?”秀气的女生有点无奈地说:“看不完,但马上就考试了,多看一点,效果不管怎样,至少心里要安稳一点。现在我们一块的同学晚上12点以前睡觉的很少,有的要学到凌晨两三点。白天上课有很多人一不留神就睡着了,有的趁课间休息的10分钟时间赶紧补充一点睡眠,大家都有点病急乱投医了。我现在就想早点考了,好好睡上3天。”此时,戴眼镜的女生语气沉重地插话:“有时候真有点受不了,可没办法啊,家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我身上了。妈妈天天换着花样给我补充营养,什么活都不让我干,真怕考不好,所以只好在题海里奋力拼搏了。”

  在市第八十五中学、陕师大附中、市第八十九中学、市第一中学,记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与此别无二致。

  书店畅销的模拟题一天卖上百套

  高中毕业生们在门类繁多、成堆成堆的高考模拟题中无休止地“徜徉”,最高兴的莫过于经营教育类图书的书店了。

  在北大街的几家书店,记者看到,前来买高考模拟题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一家规模并不大的专营教育科技类图书的书店,一位店员告诉记者:“这两天都收线了,前段时间那才叫卖得快呢。一天从打开店门到关门,一直都有人,我们当时正畅销的一种模拟题一天就能卖上百套。1个月前,新到了一种叫《名校名师名卷》的模拟题,刚拿到书店一早上就被抢购一空了。有的老师代表学校整体订,有的家长从老远的地方坐车过来替孩子买,也有学生听说后从学校溜出来买。我们店里光模拟题就有十几套,每套的行情都不错。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把娃的考试成绩看得特别重,也不在乎一本十几二十块钱,有的家长一次就买走十几套书。”记者在现场数了数,在已经退回了不少高三模拟题资料后,这家书店的此类资料还有22种,光各类模拟题卷就有9种。据店员介绍,各个时期卖的书是不一样的,要经过第一、二、三多个轮次。年初刚开学时,总复习和单项强化之类比较畅销,后来就是抓热、难、重点的,再后来有100天冲刺的。现在多为终极冲刺、猜题或预测卷,这几天就是专家出的《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最为抢手。

  据了解,一般到临高考前两三周,因为高三学生的复习模式已经固定化,一般没有特别新的资料就不变了,书店也就开始收缩高考模拟题的“战线”——要把剩余的模拟题退还给出版社了。其实,不仅是高三,现在的初三学生也处于相同的环境,为了能上一个重点中学,他们一个个在家长、老师、学校包括书店的共同“愿望”和相互合作下也在“题海大战”中挣扎、拼命。

  家长总希望给孩子尽上一份力

  在长安路一家书店,记者见到一位头发蓬乱的40多岁的男子。此人伏在收银台旁边,一定要收银员告诉他某出版社的地址:“你就告诉我,又和你没有利害关系,哪牵扯什么商业秘密。我的娃过一个多月就要考试了,娃一辈子的大事,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急呀!那本资料他们班的同学都有了,我问过老师了,老师说那资料好,我就是要把它弄到,把该尽的责任尽上,别让娃因这个吃了亏。”结伴而来的另一位中年男士显然也很支持其行为:“人活着,不就是为个娃嘛。我儿子的书都是我买的,已经有十几套,要让他广泛吸收精华,也不要求他全看了,只要把其中重要的和新的知识看了就行。反正我给娃说了,书的事我帮你办,成绩的事你给老子办!”

  从调查情况看,家长们蜂拥书店,心态还是不完全一样的:一是随大流。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不特别了解,只是看到其他同学或家长在买,觉得书读的多了总没有坏处,就很盲目地买了。二是怕吃亏。有的家长或孩子看见别人买了书在看,总害怕自己没看,要是高考时遇见类似的,岂不吃了亏?三是不怕花钱。有的家长认为高考的结果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命运,为了孩子,过去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冤枉钱,现在买一些一二十块钱一本的复习资料又算得了什么?四是投机取巧心理。临近高考前,一些“重量级”的专家往往会出一部分猜题、押题、《考试大纲》调研卷之类的资料,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有权威就有效率就有成绩,随时抓住这些反映最新动态的资料,兴许能碰到高考题呢。因为这些重量级专家弄不好有人就是参加高考命题的人。

  老师做模拟题是提高成绩的好办法

  采访中,记者在西郊某中学遇到一位姓韩的老师,他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给高三学生每天下午都安排了考试,可以说是一周一小考,两周一大考。”随后,韩老师又以无奈的口吻说:“说句实话,有时候我自己都感到学生太累。咱们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好几年了,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应该说,做模拟题是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好办法。”

  韩老师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心态,但记者调查后发现,有些老师搞题海战术还另有原因。南郊某中学教历史的杨老师向记者透露:“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是升学率,评价一个老师的好坏还是升学率。老师之间也是有竞争的,高考后学生每门课的平均成绩学校都要做统计,直接和老师的奖金挂钩。老师们有时候也搞不清楚哪些是复习重点,负不起责任,也只好让学生把能抓住的资料都做一做。没办法,教师也要吃饭,其他课程我管不了,我的历史课我要负责,题量一定要做够。”

  当记者问到每科都这样、学生的时间恐怕不够用时,杨老师苦笑了一下:“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调节了。”某著名高校附中重点班一位姓林的学生每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很多同学都很羡慕。其实,这位林同学的烦恼不少:“每一科的老师都给我们发了很多回卷子,有自己选印的,有从其他更好的学校‘调节’过来的,也有书店买的,每发一回都几十页。一些科目和篇章我知道自己学得不错,但也得做,因为老师下节课要讲呢。要不老师看见了不好,会认为对自己的课不上心。半年做了不知道多少重复的题,原来会做的依然会,原来不会的现在仍然不太懂。时间浪费了很多,效果却并不明显,成绩也总原地踏步,现在高考进入了倒计时,心里乱得很。”

  业内人士模拟题限制了学生的个性

  就目前高考模拟题铺天盖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系统的一些专业人士,有一个认知是较为统一的:模拟题限制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高中总共就那么几本教科书,不管怎么变,高考题的题型和内容总不能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临考前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做一部分模拟题,是有必要的。它模拟高考的氛围、考试方式、考题类型,按照高考的一切形式走,就像是一种“实战演练”,能让学生提前熟悉高考,打好心理战,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有针对性地做一部分模拟题也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强弱点,补漏补缺,对学生成绩的总体提高有一定的好处。但现实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在选择高考题时,很难有针对性,搞起了题海战术,这就有问题了。题海战术只是在应付考试,它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不算是真正的复习。因为学生学得很被动、很盲目,发现不了问题,糊里糊涂。有的学生一晚上做两个小时数学题,做完之后,再换一本,第二天晚上还不知道自己前一天学了什么。如果一晚上花一个小时做题,用另一个小时来思考为什么做道题,要学到什么,它属于哪种题型,此种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就发挥出来了,遇见类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周至县教育局教研室调研员(中学方面)、曾发现2005年两道高考数学题答案错误的高伟鹏老师对此谈了自己的意见:一是模拟题千万不要太多、太泛、太杂,要尽量避免重复性训练。学生要应接和招架好来自各方面的高考模拟题,老师要帮助学生在大量的模拟题中精选一定量的题目。学生在选题时也要注意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来选择,复习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找弱科和“潜力科”,以达到对知识的拾遗补缺为原则。二是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成绩预期要适当,复习功课的目标定位要准确。高考题中极少量属于高档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要答对这些题非常困难,且做起来费神费时。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那些高难度的模拟题可以适当放弃,这或许是一种更为明智的对策。三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要重视。无论哪科,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增加的内容都是有其成因和背景的。这些内容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所占比重,稳定中显示了加大的趋势,重视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是一种必须坚持的策略。

  高老师特别强调,猜题、押题不可取,创新型题要重视。高老师认为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神化猜题、押题”的宣传,很大程度上基于商业经营上的炒作,考生和家长切勿相信那些“承诺”。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质性推进,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考察,这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多。近年来,上海卷、福建卷、广东卷等先后出现了一些特色题、开放题、创新题,值得教师和考生重视。大家不妨想想,这些题目,模拟题能模拟得了吗?押题能押得住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