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红包”多大才算大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2:30 生活报 |
本报评论员 初阳 本报昨日的一则报道(19日,三版《我省将建医药购销“行贿黑名单”》)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报道说,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卫生系统共查处违纪违规人员804人。其中,查处“红包”问题51人,涉及金额6850元,查处回扣问题10人,涉及金额2600元。一些细心的读者对这组数字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质疑:收“红包”的51人,每人平均134元, 收回扣的10人,平均每人260元。有这样小的红包和这样少的回扣吗?应该说,这样的怀疑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态。这种心态首先反映的是紧张的医患关系。随着天价医药费、著名医院见死不救、孕妇被诊断为不育等事件的曝光,以往人们心中“白衣天使”的高尚形象正在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医生形象的“妖魔化”。于是,一些人看到违规收取红包的消息,不但不感觉振奋,甚至怀疑医生们收取的“红包”远不像被查出的那样小。当然,一些人对这组数字的怀疑是来自自身的经验,根据一些人的经验,一百多元的红包是不敢拿给医生的,而两百多元钱也几乎不能算是回扣。 通过人们对“百元红包”的质疑,我们可以读到一些潜台词。就是说,很多人送过红包,而且认为如果医生接受的“红包”不是很大,就不算什么问题。由此,一些人还会产生这样认识,以为贿赂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正是这样一种“容忍”,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和鼓励了一些医生收取“红包”,并且越收越大。我们要彻底消灭医疗行业的“红包”,就要改变这种认识。就像香港廉政公署告诉市民的:一、这是不需要的;二、这是不对的;三、你知道了贪污线索,希望你举报。而管理部门要做的重要的一条,就是“零容忍度”,一百元要调查、十元要调查、一元也要调查。 “零容忍”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破窗效应”:即如果有人打破一幢建筑物的窗户,而该窗户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心理暗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因此,面对医生的“红包”和回扣,我们切不可给人们以“可以收红包”的心理暗示,否则等恍然大悟之时,人们就会发现,收“红包”已经成了潜规则。 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医生的“红包”应该多大,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对于管理部门查处百元“红包”应该鼓掌喝彩,同时还要提醒一句:不能避重就轻,大小“红包”一起查。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