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爵士 上海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3:53 信息时报

  陈灵伟 专栏

  在中国,“爵士”二字,一直是个迷人的字眼,总是跟“品位”、“高雅”、“高层次”之类的形容词挂钩,也成为富裕起来的中国小资们的生活关键词之一,正如上海;大家公认,在中国,上海的小资气质是最浓厚的,因为也所以,上海是一个“有爵士乐传统”的都市;谁都会说:上海最早的爵士乐热潮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了。

  2004年,首届上海爵士音乐周在乐手选择上已经超脱于传统的、主流的爵士,大面积的欧洲爵士艺人,走得前卫,给真正的爵士乐迷莫大的惊喜;然而也让追逐潮流的跟风小资们大惊失色。

  2005年,演出菜单变得主流,整体演员阵容强大豪华;不同于上届“前卫、先锋”的选角路线,第二届爵士周贯穿“传统、流行”的演出主题:在主流爵士、甚至主流流行音乐界名声大噪的戴安娜·克劳可能是日本史上最世界闻名、也是最重要的爵士大师山下洋辅,两位“大腕”挂了头牌;跟上届相比,可谓星光熠熠。

  中国人迷恋人声,尤其是女声,长篇大论的纯音乐爵士演奏其实市场不大,选择女声,无疑是一种迎合,因此,本次音乐周是相对最保险、最保守的一次。宣传口径上也见到“爵士超级女声”、“围剿”魔法酋长之类很具娱乐性的标题在大肆飞扬,“高贵的”爵士好像也在向大众口味靠拢了,大概这也是爵士乐在面对中国人的时候,被迫作出的妥协。爵士在中国,更多的是作为标签,供小资对号入座,体现个人品味。

  在多年的长跑中,上海以绝大优势跑出,大师Herbie Hancock、流行巨星戴安娜·克劳的中国之行都只来上海;北京跟上海共享了Norah Jones,加上固定的俱乐部演出,算是紧追其后,但比上海更早举办的“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叫好不叫座,已告终五年,可见爵士不一定能够在每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大城市蓬勃发展;广州远远落后———什么也没轮到,而且越来越落后,处于苦苦挣扎的境地。羡慕也好,妒嫉也好,无可否认,上海、也只能是上海,凭着多年的历史原因,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首席爵士都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