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刘彦弟:一个解不开教育情结的女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4:26 青年时讯

  如果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平坦得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物而且头上还罩着巨大光环的顺利之路;一条是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百废待兴、无人问津而且充满艰难险阻的崎岖之路。一般人肯定会毫无疑问选择前者,但在1992年的冬天,时任四年首都师大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的刘彦弟就让人匪夷所思地放弃了一帆风顺、得心应手的本职工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在当时看来绝对是前途未卜、凶多吉少的险恶之路。

  当没有人愿意主动请缨,愿意服从命令。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就成为一个共产党员责无旁贷的使命。

  望京新区是众所周知的北京市的一个新兴起的现代化居民小区,伴随着居民的逐渐迁入,群众迫切地需要一所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学,以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正巧,就在望京新区所处地区,有一处首都师范大学原分校校舍。由于北京市所属大学统一调整布局,分校办学迁移到位于海淀区的首师大校区,该校舍关闭,若继续空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于是,首都师范大学领导决定,由首师大附中承办,在望京新区附近办望京中学。

  平地起一所中学,哪有那么容易,办学资金哪儿来?怎么办?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试办一所“民办公助”的新型中学。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公助方将已关门的分校校舍免费给望京中学使用,除此之外的所有费用由望京中学自筹。1999年初,首师大附中书记刘彦弟受命组建这一新机制的望京中学。

  没有充裕的资金,没有过硬的队伍,没有便捷的交通,没有现成的生源,没有舒适的办公室,没有看得见的美好未来。刘彦弟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如果走出这一步没能成功,甚至连退路都没有。庆幸的是,刘彦弟就是刘彦弟,她既然能从一个政治老师到教育主任到校党总支书记,也就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1999年2月,刘彦弟告别了西三环边上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只身一人来到东北五环外得那个用穷乡僻壤形容在再贴切不过的大学分校。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操场上半人多高的荒草,看到弃置两年的破败校舍,看到人心涣散、大部分还是当初征地时农转非招来的职工,刘彦弟心里已经凉了半截。毕竟连接到市区的只有半小时一趟的415公交线,道路坑洼不平;毕竟校园年久失修、一片荒芜;毕竟她希冀中的师生汇聚、满园欢歌还是一张画出来的饼。那时蚊蝇肆虐到什么程度?用刘彦弟的话说,伸手抓一把蚊子,都能炒一盘菜。

  从一个人民教师转型为一个全部要靠自己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刘彦弟在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可以用舍我其谁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来形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经多方努力,她借款150万元作为先期投入,使改造工程全面开花。由于学校翻修的资金有限,而且还是借贷而来,以前做书记时擅长做思想工作的那些理论用不上了,从来不用为钱操心的刘彦弟不得不变得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起来。为了买到既便宜又好的体育设施,刚拿驾照没多久的她带着同事亲赴河北厂家考察;为了采用质量过硬但又不贵的装修材料和电脑,她让主管负责人货比三家,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而当刘彦弟认为需要花的钱却一点也不犹豫,比如操场铺上当时刚刚流行的塑胶地板有利于上体育课,比如为了食堂的环境和饭菜质量的提升,是必须要保证的。有了让刘彦弟踏实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还得有学生来才行。与此同时,招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为了打消学生家长的疑虑,有时一家她就要打好几次电话,一次就要打好几个小时。那段时间,刘彦弟很少能回自己的家。

  终于,在刘彦弟身体力行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员工日复一日迎着朝阳、望着夕阳的艰苦奋斗有了回报。9月1日开学典礼,师生们喜气洋洋,校园内彩旗飘扬,操场上鲜花锦簇,家长们在校门外欣喜地张望。学校共有初一、高一7个班,280名学生。有谁知道,作为一名女性校长的刘彦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

  望京中学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问世,不仅盘活了一所陈旧的校舍,还盘活了原首师大分校一大批留守处人员,使他们重新就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解决望京新区孩子入学的大问题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办学不仅是要办教育,也要办体育,办德育;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上全面均衡发展。

  刘彦弟告诉记者,望京中学的办学宗旨是“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遵循“尊重、明德、求新”的校训,树立“一切为学生成才”的办学思想。结合学生的爱好,学校开设有英语、计算机、数学、摄影、绘画、音乐、舞蹈、自然科学等选修课,办出自己的特色,寓教于乐,使学生学有特长,为21世纪培养人才。

  由于治学严谨,纪律严明,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新生入学后,她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初一分层次教学(数学、英语),对高中学生采用小班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一名初一学生在朝阳区组织的统考中,获得第二名,另一名初一学生参加朝阳区组织的电脑汉字录入竞赛获第三名。这些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当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唯分数论,唯高考录取率的风气弥漫之下,刘彦弟开始“不务正业”地把篮球当成发展学校特色的途径,对篮球运动采取了全面支持的态度,无论是教师力量的配备,体育场馆的建设,篮球特长生的爱护与倾斜,对比赛的重视,都纳入办学的途径。

  由中国中学生体协篮球分会主办的2004年全国首届初中男子篮球锦标赛,地点就设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内。刘彦弟校长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竭尽全力安排好食宿、交通,确保人员安全,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刘彦弟说,篮球中有知识、科技,让篮球插上知识的翅膀;篮球中有道德,让篮球的道德给予我们力量。

  如今,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已成为北京市东部篮球运动的活跃点,该校运动队篮球成绩突出,在以往北京市金帆杯、振兴杯,传统校篮球比赛中荣获冠军。

  她是校长是书记,又是学生的母亲,学生的恩师,老师的大姐,员工心中的朋友。

  实验学校,教职工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区市。他们有能力、有个性。靠什么团结他们?凝聚他们?靠的是刘彦弟对人的关爱、对人的信任、对人的尊重。刘彦弟和善可亲,她对同志像春天一样的温暖。退休老教师不小心腿骨骨折了,独自一人在家静养,中秋节到了,她派办公室老师为她送去了月饼,并带去了温馨的话语;电工师傅的爱人分娩了,她派人送去贴身的宝宝装;司机师傅要回外地结婚,她送去了纪念品,并关切地询问办婚礼还缺什么……;当得知一名老师的父亲病故后,她放下手中的工作,把老师请到办公室,关切地询问老母亲安置好了没有,办理丧事要不要用车,还需要什么帮助;老教师住院了,百忙中她抽出时间到医院探望,并送去慰问金,滋补品,再三叮嘱要好好休息。这样的亲民领导员工们能不敬佩吗?

  1999年秋天,一位刚刚入学的初中女同学,她上课专心听讲,努力学习,晚上下自习回到宿舍就想家想妈妈。深夜大声哭泣,因为她第一次离开妈妈。刘校长听到哭泣声把孩子搂在自己的怀里和孩子在一个床上安抚她入睡。此时,又有谁知道,她自己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也在床上哭泣。刘彦弟在向记者讲述为了学校,自己的女儿所遭受的委屈时,不由自主地流出了泪水。有一次,爱人生病卧床不起,刘彦弟因工作根本抽不开身,当时年仅10岁的女儿不得已只好独自穿越繁华的马路去买晚饭,如果发生意外,后果真不敢想。刘彦弟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愧疚。

  从1999年建校至今300多个周日刘彦弟校长很少和家人、女儿在一起,而是和班主任、学生在一起度过。她还有年过80的父亲和年逾古稀的母亲。这一切老师们看在眼里,印在心上。

  2004年,她随区教委代表团赴加拿大访问,回国时她给食堂工人师傅带来了巧克力,并亲手送到工人手里,工人师傅们拿着异国他乡的糖果久久不肯吃掉,有的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刘校长关心我们,看得起我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