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知心姐姐”为女工解千千心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03:10 深圳商报

  宝安一家外企设“知心姐姐”定期走访员工宿舍倾听员工心声

  “知心姐姐”为女工解千千心结

  【本报讯】宝安区沙井街道一家企业,为了舒缓和化解女劳务工在工作、家庭、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压力和困惑,在厂工会和女工委员会的支持下,设立“知心姐

姐”。这位“知心姐姐”通过走访宿舍,倾听心声,帮许多女工解开了心结和困惑。女工们说,她们这个拥有一千多名员工的“大家庭”之所以其乐融融,“知心姐姐”功不可没。

  惨痛事件催生“知心姐姐”

  这家德资企业名叫雪华铃家用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位于沙井街道,有1420名员工,其中70%以上是女劳务工。一家外资企业,怎么想起设“知心姐姐”呢?该厂行政部经理兼工会主席张延玲毫不讳言地说,他们是在经受了一次“打击”后,才想起通过“知心姐姐”来关注女劳务工的心理困惑和症结的。

  几年前,有一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姐妹在雪华铃厂打工。妹妹因长期患有胃病,心理压力很大,却一直埋在心里。2001年春节上班第二天,妹妹突然跳楼身亡。此起事件虽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厂里还为家属发起了爱心捐款,但是却让企业管理层陷入沉重的反思。张延玲说:“那些天,我们管理层都在自责,如果我们能早些知道情况,找她沟通,帮她解决困难,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经过反思,雪华铃厂试行起“员工宿舍定期走访制度”。

  到2003年4月,一位名叫陈玲华的24岁女孩儿来到雪华铃厂,在行政部做人事文员。管理层发现,这个女孩在跟女工们的交往中很有亲和力,很多女工都愿找她说说心里话。受当年《中国少年报》推出“知心姐姐”卢勤的启发,管理层灵机一动:我们企业何不也推出一个“知心姐姐”呢?于是,陈玲华便以雪华铃厂“知心姐姐”的身份,走进千余名女工的内心。

  帮迷途女工走出传销泥淖

  陈玲华来自江西上饶,中专学历,当“知心姐姐”时,她24岁,刚刚做了妈妈。

  两年多的“知心姐姐”生涯,使陈玲华体会颇丰。按照厂里规定,她每周要走访两间女工宿舍,她总是先通过跟女工们聊天掌握情况动态,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走访。她说,其实,女工们的许多困惑并不一定非要你去帮着解决,她们就是需要一个“听众”来倾听,心里的困惑和苦闷说出来了,她们心理上也就得到轻松和舒缓了。对员工们在生活上的困难,她及时向厂方反映,通过集体力量帮着解决。

  一次,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陈玲华遇上了一个来自湖南的女孩儿。在聊天中,陈玲华发现这名湖南妹的情绪低落。晚上,陈玲华来到她的宿舍走访。原来,这个女孩儿读书时学业优秀,但由于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出来打工了。想到未来,她心里一片茫然,终日闷闷不乐。在交谈中,陈玲华得知她喜欢写作,便鼓励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拿到“雪华铃园地”上发表出来。在“知心姐姐”的鼓励下,这个女孩儿拿起笔,写父母,写家乡,接连发表了数篇文章,还得到了一些稿费。找到情感的宣泄点,她变得乐观自信起来,工作也更加认真踏实。现在,她已经由流水线上的普通作业员成长为一名拉长。

  去年八九月间,在对一间宿舍的几次走访中,陈玲华发现,有一名女工总是不见身影。舍友们说,最近她好像晚上在上什么课。陈玲华不禁心里一沉。第二天,她找到这名女工,一问,果然她在老乡的鼓动下加入了一个传销组织。陈玲华没有去批评她,而是找来媒体的报道,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给她讲述传销骗人的本质和危害。经过多次谈心,这名女工最终主动脱离了传销的泥淖。

  男工要求设“知心大哥”

  “知心姐姐”受到女工们的欢迎,同时也引来男工们的“眼红”。他们向厂方反映说,他们也需要一个“知心大哥”来倾听他们的心声。于是,雪华铃厂在去年又挑选一名管理人员当起了“知心大哥”。

  “知心姐姐”和“知心大哥”,犹如两座“连心桥”,架在了雪华铃厂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沟通渠道顺畅了,员工们的心情舒畅了,企业的日常管理也就更顺手了。几年来,该厂再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伤亡事件,劳资纠纷有效投诉为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