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审视广交会•广交会未来之路:100届广交会期待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09:30 金羊网-新快报

  审视广交会之五·广交会未来之路:100届广交会期待新生

  编者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序曲,是从一个展览会吹响并以强劲的旋律贯穿始终的。50年来,广交会都是一张最能吸引世界各地客商眼球的中国会展“名片”。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一直以审视的眼光对广交会“百般挑剔”,因为广交会只有居安思危,不断求新、求变,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事实上,广交会并未满足于自己的龙头老大的地位。从组团方式、商品结构、布展格局、参展时间等,多年来都在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几次重大改革,直接推动了广交会前进的步伐。

  但绵长的历史与巨大的影响力,带给广交会的不仅是妇孺皆知的声名与八方商贾,也让它承载了某些滞重与不适应。

  诚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博士所说:“广交会再办100年没问题!”我们做这个专题的目的,正是希望广交会未来的100年走得更辉煌。

  

审视广交会•广交会未来之路:100届广交会期待新生

  上图:广交会一期昨天闭幕,在流花展馆的一参展鞋商,虽然摊位就要撤展了,各式各样的鞋子凌乱地摆了一地,但这一切都不影响商家在撤展最后关头洽谈生意的决心。新快报记者陈昆仑摄影报道

  ■新快报记者黄海昀张潇

  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其影响力建立在品牌、买家资源、规模以及成交优势。

  稳健走过99届的广交会,目前已跃居世界展会的第三位。站在第100届的历史拐点上,广交会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已成为广交会管理层考虑的重点。

  广交会能否走得更好?答案是肯定的,但如何改革则要考验管理者的商业智慧。本报就此采访了各界人士,希望收集的这些建议能为广交会新生出一分绵力。

  变身专业展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泽炎表示,广交会是一个特大型的综合展,在经历了新旧场馆不同的变化之后,目前正面临更大的变化———行业细分。尽管在行业细分上还有一段培育的过程,但作为中国第一展,要做到居安思危,求新、求变,才能保持它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广州会展研究所所长刘松萍指出,从目前展会的发展方向上看,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广交会应寻求向专业展方向发展。比如,将广交会按市场的需要分解成几个专业展,充分利用广交会优越的专业买家网络,将专业展做成国际品牌展。此外,广交会还应加强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展位分配、营销方式和宣传等方面进行市场化的尝试。

  中小企业唱主角

  沈丹阳博士指出,广交会改革不仅要往市场化方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对自己的定位也应重新调整。广交会应该转变为一个以中小企业和新企业为主的展会平台。因为中小企业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接触采购商获得订单,而广交会正可以成为他们冲刺国际市场的舞台。

  美国QVC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杨佩林表示,目前很多跨国采购集团都是通过本国进口商、代理商来进口中国产品,而直接从中国生产企业中采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他们参加广交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生产企业沟通,发展直接采购业务。因此,他非常希望可以借助广交会与更多的中国企业接触。

  对此,更多的中小企业主则表示了对进入广交会的渴望与无奈。他们认为,随着企业从事进出口门槛的不断降低,采购商越来越趋向于与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因此,广交会的进场门槛也应该降低,扶持更多销售渠道单一的中小企业。

  不是低端产品的大排档

  广州会展研究所所长刘松萍表示,目前广交会主要是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因此,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档次与品质,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广州资深展览人、世界第二大照明展的主办者潘文波认为,目前中国出口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能耗型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低,破坏环境又浪费资源。作为中国经济的自然反映,广交会上各类产品自发占据了低端市场,以低价招徕客商。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国际分工的形成,中国企业不会永远停留在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不为一份渐趋微薄的利润给世界打工。因此,广交会还肩负着扶持企业品牌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责任。

  [尾声]

  据悉,今年3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成立了“战略发展研究部”,这是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担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理事长之后最直接的变化,也在实际上将广交会的发展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目前,该研究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委托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以广交会为案例,来研究分析经济、市场、会展之间的关系。

  因此,专家表示,对待广交会,既要立足于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又要看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广交会,不仅为众多的国内企业与全球客商带来明显的多方效应,更为中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