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烈家属 10年来,我省302名民警因公牺牲 泪眼的背后不仅是伤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1:12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英烈家属 10年来,我省302名民警因公牺牲 泪眼的背后不仅是伤痛
“公安民警的英勇牺牲、负伤,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们不能让英烈家属在饱受精神痛苦的同时,又承受生活的重负。”4月3日,省公安厅隆重举行我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成立大会暨首次抚恤金发放仪式,包括竹卫东烈士的家属在内的285个英烈家庭获得391.5万元的抚恤补助金(本报4月4日报道)。

  每个公安英烈都有一场可歌可泣的壮举,每个公安英烈的家庭都有一言难尽的痛苦

艰辛。当记者面对这些英烈的家庭困难时,泪水一次次中断了采访。更让我们关注的是,在抚恤金发放仪式上,6个来自平顶山、商丘等地的英烈子女,他们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7岁,有的孩子连上学都缺钱。

  1995年以来,我省公安民警共有3600多人英勇负伤,302名民警因公牺牲,平均每年牺牲27.5人。为抚慰他们家属受伤的心,本报策划了这次报道,我们只希望,有更多人关爱他们。

  英烈档案:刘学忠,男,汉族,1951年12月出生,生前系开封市金明公安分局派出所民警,一级警司。1996年1月29日,在组织修建爱民路时不幸被施工铲车碾轧,因公殉职。

  英烈身后事

  一个小烟摊撑起一个家

  “同志,买烟?”4月13日上午,开封市西郊西环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烟摊里,走出一个中年女人。随行的开封市金明公安分局西郊派出所教导员介绍,这就是王玲,刘学忠的遗孀。

  提及离去的丈夫,王玲痛哭失声。1996年的一天,刚出差回来的片儿警刘学忠顾不上歇息,组织铲车为辖区高屯路小学平整道路,不幸出了事故倒在巨大的铲车轮下。刘学忠牺牲后,家庭就失去了支柱,王玲也下岗,只好在家门口摆摊,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潮湿阴暗的屋内,除了依然设着的灵堂,还醒目地悬挂着一个手枪枪套和一个空的输液瓶。“枪套是学忠的遗物。”输液瓶是自己刚在家输过水,王玲说,她除了腿部骨质增生行动不便,还患有颈椎病、脑血管疾病,但没钱住院,只好在家自己输液。

  正说着,随着电瓶车的刹车声,一个年近三十的男子推门而入,他走路一瘸一拐,说话有些口齿不清。王玲解释说,这是她和刘学忠唯一的儿子刘新建,从小患脑瘫,三级肢体残疾。刘新建比画着说,他的电动三轮车拉着客了,从郊区拉到市区挣了两元钱。父亲牺牲时他只有17岁,生活艰难不言而喻。“6年前的一天夜里,我突发急性肠胃炎,疼得直哼哼。他蹬着三轮车把我往医院送,抱也抱不动,说也说不清,急得直跺脚。”王玲说,“有时候,我真的作难不知道该咋办,真想一闭眼一了百了,可一想,又觉得对不起学忠,他可是都看着呢。”

  王玲说,西郊派出所没少替他们操心,几任所长都常来看望。刘新建的婚事还是派出所帮忙办的,现在孙子已经5岁上幼儿园了,只是儿媳也没有工作,四口之家生活艰难。“但是学忠临走时嘱咐我,能自己克服的困难就自己克服,千万不要向单位伸手。”

  英烈档案:竹卫东,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生前系郑州市公安局反扒窃警察支队民警,一级警司。2005年3月23日下午6时,在郑州市福寿街一商场公交站牌处抓捕4个正在行窃的犯罪嫌疑人时,不幸被其中一名嫌疑人用刀刺中胸部,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36岁,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英烈身后事

  想着小儿子带好小孙女

  4月18日,记者在郑州市管城区南顺城街找到竹卫东的父亲竹海宴的住处时,满头白发的老人正等记者到来,他已经73岁了。

  “原来一直跟卫东、军英(竹卫东的妻子)和小竹昀生活在一起,他们两口儿上班,我负责看孩子。”提起已经牺牲的排行最小的孩子,老人一时陷入回忆。

  卫东当过兵,退伍后到郑州当警察。1994年,竹卫东的父亲从管城区北下街办事处退休,1996年,卫东的母亲患脑血栓卧病在床,这一躺就是5年,直至去世。卫东的母亲前后4次住院,姐姐、哥哥又都在农村,卫东就尽量抽时间多去陪母亲。

  “他是个话不多的孩子,可心里有数。他妈最后一次住院,不会吃饭,也不会说话。他就拉着妈妈的手一个人说话!”

  老伴儿去世后,竹海宴住进了卫东的家,儿子儿媳上班,他负责照看年幼的小孙女竹昀。可给老人致命一击的是,去年3月,竹卫东在抓捕盗窃犯罪嫌疑人时被尖刀刺中胸部,壮烈牺牲。这让年已古稀的竹海宴一夜之间头发雪白。“谁能抚平这滴血的伤痕?”

  卫东牺牲后,竹海宴又搬回南顺城街原单位分给自己的一套小房子里颐养天年,在这套房子的客厅里,仅有一个破沙发。

  “政府很关照我们,军英也换了工作。竹昀跟着军英,上小学三年级,我有时候会去学校看她。”老人的表情终于舒展了一些……

  英烈档案:岳崇松,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生前系焦作市温县公安局林肇派出所副所长,二级警督。2006年1月21日23时,连续多天超负荷工作的岳崇松在巡逻期间突发脑溢血,后经抢救无效去世,时年52岁。

  英烈身后事

  不到一岁的孙子没有机会喊爷爷

  “那天上班前,他还帮我铲雪,雪都堆在那儿了。”娄水莉指了指门前的花坛,轻轻地说。想起丈夫岳崇松,她眼含泪水。

  今年1月21日23时许,温县公安局林肇派出所副所长岳崇松连续巡逻了好几天,身患高血压的他中午忘记吃药,晚上再次去巡逻时,在路上因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后经抢救无效去世,时年52岁。

  娄水莉告诉记者,10年前,她做过小学教师,因为老岳的工作太忙,要负责辖区3万多人的治安问题,家里的孩子正上着学,于是就辞职做起了家庭主妇。

  “听说老岳以前当过企业老板,怎么后来想起来去做警察?”记者问。“他就爱这个(警察),说什么都要干。”娄水莉说,以前丈夫曾开过工厂,生意还不错,赚了一笔钱,但他特别喜欢警察这个职业,喜欢穿警服,当时工厂里的保安制服都是他亲自去买的。他在厂里时曾破过一起盗窃案,得到了民警的赞扬,这更刺激了他做出决定:改行做警察。这一做就是18年。

  正在和娄水莉聊着天,她的小孙子岳喜乐在旁边“咿呀”地叫了起来。娄水莉指着小孙子说,老岳走的时候,孩子才8个月,不会喊爷爷,现在快会说话了,但再也没机会喊了。

  家里的顶梁柱走了,小儿子和小女儿都还在上学,担子全落在了娄水莉的肩上。“以前老怪他工作忙,没给家里干过活。现在他不在了,反而觉得以前他在家里干的活真不少。”整个谈话过程中,娄水莉显得很乐观,始终保持着慢慢的语速。记者问她为何有这么好的心态,娄水莉淡淡地说:“他走了,我们还要好好地活着。”

  线索提供武卫锋

  英烈档案:王贵江,男,汉族,1964年出生,1984年退伍入警,生前系新乡市公安交警支队四中队民警。1992年12月31日晚,曾被王贵江处罚过的李跃武身藏炸药包到王家进行报复,王贵江和妻子及父亲同时遇害。

  英烈身后事

  已经懂事的儿子明白爸爸妈妈不会回来了

  王贵江生前系新乡市公安交警支队四中队民警。1992年12月8日,王贵江依法对违章驾驶司机李跃武进行纠章。李跃武不服管理,口出秽语,谩骂不止,并对王贵江进行人身污辱。王贵江报请领导同意,准备吊扣李跃武驾驶证6个月。李跃武得知后,扬言对王贵江进行报复。

  1992年12月31日晚,李跃武身藏炸药包,来到王贵江家中进行威胁,王贵江未屈服其淫威。凶残的李跃武引爆了炸药包……王贵江夫妻及其父3人同时遇害。1995年2月23日,王贵江被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提及往事,王贵江的母亲泪流满面。由于在王贵江牺牲时,其父及妻子同时遇害,原来的5口之家只剩下王母和两岁的孙子小龙,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直到现在,王贵江的母亲仍不能接受丈夫、儿子、儿媳同时离去的事实。

  由于担心对孙子小龙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王母一直不敢把王贵江夫妇遇害的真相告诉小龙。每当小龙问起自己的父母,她都支吾过去。直到有一天,王母看到小龙从家中翻出警帽戴在头上对着镜子照来照去,告诉她“爸爸的事我都知道了”,她才大吃一惊。原来,小龙经常看见奶奶抱着全家福照片哭到半夜。逢年过节,一些穿制服的叔叔到家里嘘寒问暖,已经懂事的孩子慢慢明白了这一切:爸爸妈妈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王贵江离去后,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王母既当爹、又当妈,养育着年幼的孙子。家中的收入少了许多,特别是老人退休后,祖孙俩人仅靠300余元的退休金生活。王贵江在外地的姐姐得知后,将祖孙二人接了过去。

  在新的家庭里,小龙管王贵江的姐姐叫妈,管王贵江的姐夫叫爸。王贵江的姐姐、姐夫也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照顾着小龙。王贵江的姐姐流着泪告诉记者,他们想让小龙有个完整的家,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英烈档案:魏晓留,男,汉族,1954年12月出生,生前系武陟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二级警督。2005年11月10日上午9时,魏晓留下乡检查工作,在返程途中遇到车祸,魏晓留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牺牲,时年51岁。

  英烈身后事

  儿子终于理解父亲为何让他站5年的岗

  2006年4月10日,记者来到魏家时,桌子上放着魏晓留的遗像。魏晓留的妻子魏素芹在儿媳妇的搀扶下从内屋走了出来,她身体很虚弱,说话时有气无力。魏晓留走后,她经受不住打击,半年都没有缓过劲。

  魏晓留的大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县交巡警队工作。谈起父亲,儿子以往的满腹牢骚早已变成了理解之语:“我理解他了。”魏晓留的弟弟告诉记者,哥哥脾气耿直,他生前在单位负责全县65万人口的治安工作,应该是有一定“权力”的,但大儿子在马路上硬生生地站了5年岗。大儿子向他诉苦,遭到他一顿训斥:别人能吃得了的苦,你为什么不能?

  魏素芹告诉记者,魏晓留走了这么长时间,在农村的父母还不知道,两位老人都快80

  岁了。每次回老家,老人都要问,晓留怎么不回去看看?怎么这么不孝顺?家里人只得瞒着说,晓留又去学习了,忙得顾不上。父亲听了,也就不说什么了。

  线索提供田晓安

  英烈档案:常红,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生前系延津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大队长,三级警督。2005年1月6日上午,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以身殉职。

  英烈身后事

  妻子柔弱的双肩撑起“塌天”的家

  “这小(儿子)在的时候不见他,现在没了,我觉得跟他在时一样。”在常红的弟弟家里,常妈妈一脸的平静。

  去常家之前,常红的妻子杨彩梅和常的同事告诉记者,常妈妈一生经历坎坷,在常红11岁时,父亲去世,常妈妈一个人把常红弟兄仨拉扯成人。

  2005年1月6日上午9时30分,常妈妈突然接到县公安局的电话,说常红生病了,常妈妈当时就预感到儿子可能出大事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常妈妈突然失去了大儿子,犹如“天塌下来一般”,突如其来的巨大悲伤将平时性格开朗的常妈妈变成了一个默默无语的人。“从常红出事到现在,一年多了,婆婆每天凌晨4点就醒来。我怕她睹物思人,只好将老人送到三弟家。”杨彩梅告诉记者。

  常红去世时年仅36岁,噩耗传来,也击倒了杨彩梅。已经下岗3年的杨彩梅心脏和胃一直不好,平时就离不开药。常红去世后,留下了两个正在上中学的儿女和1.5万元的债务。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婆婆住在屋顶漏雨的三弟家,有病在身的杨彩梅心急万分又无可奈何:她真怕哪一天自己撑不住了,今后孩子的学费、婆婆的医药费和生活费从那里来?孩子和婆婆该怎么办?

  一家人以小摊为生记者孙彤摄

  □策划省会新闻部统筹刘昌武记者刘昌武李红汛孙彤赵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