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先治理被“污染”的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1:42 浙江在线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说:你要想当好官,要想当好一把手,必须好好支持环保工作,别搞污染。如果造成了污染,还想进步,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每年至少有三项工作,第一是考核,看你有没有污染;第二是通报;第三是曝光。(据4月20日《新京报》)

  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间,环保计划中定下的指标从未完全完成过。好大一场风沙,

北京深受其苦。不止北京,从西向东,这风沙还横扫新、内蒙古、甘、陕、晋、冀。风沙再次掀起人们对中国环保问题的关注。松花江水污染以来,环境突发事件平均两天就一起。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恐怖的数据、恐怖的风沙、恐怖的污染,让人不得不感觉害怕,感觉到生存危机正一步步逼近我们。

  要说为官者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那着实冤枉了他们。诚如周生贤所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矛盾突出,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长期性的矛盾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在“矛盾突出,难度越来越大”的前提下,单靠环保人“等死不如战死”的决心行吗?即使有“造成了污染,还想进步,那是不可能的”的任用干部机制,有“环保和GDP同等重要”的战略眼光,但如果不首先治理各级政府已被严重“污染”的发展观、政绩观的话,环保想彻底改变现状就不得不打个问号。

  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各级政府当然不会陌生——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已在政府部门的官员中根深蒂固:重发展,轻环保;先发展,后环保……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发展模式”,根源在于发展观受到“污染”。

  “污染”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误解,视发展为硬道理,环保则成了“软道理”;二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误解,要发展不可避免要影响环境,强调环保会制约经济发展,甚至理解成“经济发展规律”;三是对“利为民所谋”的误解,应该说,发展的动机与出发点都是为老百姓谋利益,是放弃“利为民所谋”,还是放弃环保问题?选择前者似乎是为官之道。这“三大误解”可谓是发展观的“污染源”。

  如何治理被“污染”的发展观?从干部任用的角度来治理仅仅是一个方面,且不说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有“官本位”之嫌?单拿干部任用这一把钥匙能否打开“环保锁”也值得怀疑。纠正发展观上的“三大误解”是当务之急。只有正确认识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只有正确认识了“经济发展规律”,只有正确地理解“利为民所谋”,才能摆正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才能化解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才能在环保中寻求发展之策。


作者: 王旭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