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荣知耻共建和谐]老归侨刘国华半世纪爱国不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1:50 大华网

  “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就在中国。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我的本分;我是一名医生,我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育,为民为侨服务,同样是我的本分。”马来西亚老归侨刘国华从一个阳刚少年变成了一位古稀老人,乌丝渐成了白发,但那颗爱国之心、为侨服务之心却从未因岁月而消减颜色。

  怀揣壮志回国寻“根”

  刘国华的父母是坐着红头船背井离乡到南洋谋生的潮汕人。受家庭的熏陶,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刘国华自小就对祖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懂事以后,他又常常违背当局和学校的禁令,偷偷收听北京的广播、阅读华文书籍,加深对祖国和祖国文化的了解。1954年,正是祖国困难时期,19岁的刘国华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一腔爱国思乡之情,毅然辞别双亲和兄弟,满怀壮志踏上了归国的行程。

  刘国华在广州石牌华侨补校补习了3个月中文后,被分配到上海读高中。几年下来,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北京某大学就读“运动医学”。大学期间,刘国华是学校团支部的活跃分子,思想端正、学业优秀。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即,组织征询他的意向。刘国华毫不犹豫地说:“一切服从组织的安排。”于是,刘国华回到了广东。几番辗转之后,1970年,他进入汕头市中心医院,成了一名外科医生,从此开始了他救死扶伤的医生生涯。

  1974年,市中心医院着手筹办中医骨伤科。刘国华此前已经努力进修中医,是一位既懂得中医推拿按摩又可以拿手术刀的中西合璧的医生,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个新科室的领头雁,并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了退休。刘国华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自己就奋战在医院的第一线上,为急诊的骨科病人做手术;刘国华也记不清,有多少位自己带出来的进修医生,如今已成了各区县医院的业务骨干……

  赴马当祖国“宣传员”

  回到祖国五十余载,刘国华目睹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面对远方亲人忧心的挂念,他总是用书信告诉他们,要坚定对祖国发展的信心。1992年,与亲人阔别了38年的刘国华前往马来西亚探亲。就在兄弟激情相拥的一刻,刘国华仍不忘告诉兄弟们,祖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喜人的成就。他诚挚地邀约兄弟们,一定要到祖国来看看盛世新颜。

  听闻刘国华回马来西亚探亲,儿时的同窗好友刘先生也前来畅叙友情。发现老同学还以昔日的眼光看待中国,刘国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每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有一些历史的失误,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中国现在正以崭新的面貌傲立在世界的东方。他恳切地希望老同学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刘国华一番肺腑之言,使刘先生的心豁然开朗。一退休,刘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携妻带女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新时代的巨变。而刘国华的兄弟们,也于去年组成一个庞大的亲友团,来到祖国观光旅游,真切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和流光溢彩的民俗风情。

  古稀之年继续为侨服务

  1996年,刘国华刚从市中心医院退休,立刻就有人允诺每月出三四千元的工资,请他到店铺“坐堂”,而且每星期只需去二三次。面对如此丰厚的待遇,刘国华却选择到带福利性质的市侨联诊所当一名骨科医生,回报仅是每月象征性的一点交通费。

  住在老市区的印尼老归侨饶先生,因多处骨质增生、双膝关节炎和高血压而在家卧床不起。侨联诊所获知此事后,负担起饶先生的全部医疗费用,刘国华更是多次与侨联诊所的其他医生一起上门为他义务送医送药,使饶先生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像这样的例子,在刘国华的退休生活中不胜枚举。每一次,只要病人有需要,一个电话,刘国华总是风雨无阻上门为其服务。他说,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协助政府打好“侨”牌,为侨服务,他感到非常高兴也十分的欣慰。本报记者刘婉萍

  (责任编辑:蔡英、郑宇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