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数字虽冷人心不能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3:12 南方网
  南方网 南无言

  世人在总结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后有一个观点: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往往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还有人拿亚洲“四小龙”经济起步阶段的世风来比照当今的中国大陆,也似乎有相同的看法。联想到当下的中国所存在的社会秩序失范、追名逐利、诚信沦丧、人心不古等丑陋现象滋生蔓延,以及时不时见诸媒体的一些社会统计数据,人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丝安慰:国际的实证数据及我们的调查统计数据在此,大家不必为“世风”而杞人忧天。甚至有人说社会失范

、诚信缺失、道德水准降低有其客观必然性,是发展征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此等想法实在大谬。这些说法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必然造成环境污染的说法如出一辙。而实事上,寄望于“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已被证明是十分恶劣的政策。

  虽然以数字或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解释社会人间世象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他国的经验佐证。但社会文明的进程,人们所应遵循的公共道德是否一定不相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或不能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则值得考问和商榷。

  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不要忘了,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和服务于经济基础,正面的效果是巩固经济基础,负面的影响则是削弱甚至破坏经济基础。健康的世风,健全的诚信,文明的秩序,纯洁的道德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促进经济更快速和谐发展。这些都是基本道理。我们是要借鉴人家的“数据”,以防患于未然,但更要考虑自己的国情,始终坚持“两手抓”的策略。怕就怕一些决策者或社会潮流推动者们在发展过程中,过度“专注”于冷冰冰的数据,过度以“理性”的经验数据作判断,忽视普通百姓的直觉感觉,把物质生产的进步当作考量政绩、追求发展目标的唯一标准,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割裂开来,以先发展后“治理”的思维来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是十分有害的。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并倡导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要求全社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模糊荣与耻的界限,不能容忍歪门邪道的行为和思潮泛滥。无论在经济起步阶段,还是快速发展阶段,抑或将来的发达阶段,尊重人民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力和感受,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遵守基本的道德和社会秩序,都应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兼顾公平,以人民根本利益为重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社会秩序良好、道德准则清晰、相互诚信、人心如古下的发展,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才是有意义的发展。(编辑:东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