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也需要"幸福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5:19 海峡网-厦门晚报

  众论天下

  英国惠灵顿学校特意开设“幸福课”,教授学生幸福到底是什么。该校校长安东尼·塞尔登说:“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关注学业,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这比教育部发布的任何通告都重要。”(20日广州日报)

  据报道,“幸福课”将在惠灵顿学校10年级和11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一、二年级)开设,内容由尼克·贝利斯设计。贝利斯是一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剑桥大学刚成立的幸福学院院长。这门“幸福课”还将教授学生如何在逆境中获得成功,“将让学生们以一些人为榜样,例如美国‘环法英雄’阿姆斯特朗,学习他如何将伤痛和悲愤转化为精神动力,反败为胜”。阿姆斯特朗曾战胜癌症,连续7年摘得环法自行车赛桂冠。

  “幸福课”值得我们借鉴与推广。我们当今的教育已形成严重的“幸福饥饿”。功名被过度膨胀、超常开发,只知道占有而不愿均衡,只知道贪婪而不愿满足,只知道疲劳而不知调节,幸福从何而来?捕鸟捉雀、性情顽劣的朴素童年可以让心灵得到纯净升华,有利于情商和挫折商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可家长为了所谓的“功名”,让孩子这匹小马拉起了“功名大车”。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撒野,没有了无忧无虑。这种“逼人成才”拔起了成绩幼苗,却枯萎了幸福之根,吞没了滋润心灵的阳光。

  斯宾塞说:即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

  塞尔登说,社会变得越来越富有,但并不一定会使人们更加快乐。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结果发现,财富、学识与青春对人们快乐与否的影响都是相当有限的;而亲情、友情和信仰更能让人感到快乐。他指出,快乐由3项要素构成:享乐(让人高兴的生活体验)、参与(对家庭、工作、爱情与爱好的投入程度)和意义(发挥个人长处,达到比我们个人更大的目标)。

  不懂得“幸福”的人,心灵是残缺、脆弱的,不具备最起码的抵御力。有调查显示:曾有自杀意念的在校学生占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不知何谓“幸福”,就不懂得珍惜,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也必将打折,来自生活的困难也就无法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

  教育不仅是“知识加速器”,更是“人格、快乐、幸福加速器”,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在西方国家倡导“幸福成长”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种精神资源还给孩子。

  大丫山 刘克梅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