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飞逝如歌 大爱永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6:42 四川新闻网

  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引自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丛飞的获奖词

  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4月21日《新京报

》)。

  丛飞,是一个五星级深圳义工。他惟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10年来,他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为了帮助别人,他奉献了金钱、事业和自己的生命。

  丛飞走了,但他遗留下的精神仍在闪光。

  因为在丛飞的身上,折射出一个普通青年对人生、理想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他高扬的激情和理想,他担负的责任和道义,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展示着我们这个时代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反映了一代青年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思想境界。

  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丛飞不间断地向社会、向需要帮助的人群奉献一片赤诚呢?是爱。丛飞用一颗爱的心灵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正如丛飞曾在舞台上唱过这样一支歌:“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

  在一般人看来,即使是做善事,凭着良心做到力所能及也就够了,可丛飞做善事却大大超出这个范围。他最大的痛苦并不是自己生活上的困窘,也不是别人对他的误解,而是担心那些亟待帮助的人生活无着、求告无门。为此,他竭尽全力,倾其所有,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治病,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这是多么无私的生命境界!

  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丛飞这样说:“自己也曾想过,干脆算了,少资助几个吧。后来想不行,都待在一个学校,这个你资助了,那个你不资助,怎么跟人交代,良心上过不去。”朴素的语言,表现出丛飞一颗爱的心灵。

  丛飞的大善之心表现在把捐助当作一种责任。他说,他是社会的一员,有救助孩子的责任,救助一个孩子,社会就少一个文盲,就少一些犯罪;他说,社会给了他那么多荣誉,他要珍惜荣誉,回报社会。于是,他用爱的心灵谱写爱的颂歌,感动着中国。

  丛飞的事迹在社会上激起巨大反响后。有媒体评论道:“37摄氏度是人体的基础温度;而真的人生,因为‘生命中不可放弃的责任’,其深层温度是沸腾的。”丛飞用沸腾的人生温度,让人们立刻感觉到了生命的温暖,同时也点燃了人们内心对善良的向往,对奉献的信心。目前深圳已经有53万像丛飞一样的志愿者,千万个默默奉献的丛飞正在把这场爱的接力棒传下去!

  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人格的美?看一看丛飞,他的付出就是奉献,就是人格的美,就是人格的力量!在这样的变革年代,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崇尚的是极端个人主义,崇尚的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有人信奉事不关己,信奉明哲保身。他们的内心世界空虚无聊,精神状态萎靡不振。

  而丛飞,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中可敬力量!丛飞感动了我们,不是因为他捐献了多少财物,而是因为他显示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老子曰:“善心若水,厚德载物”。当今的社会需要善心,需要大善大爱之心;我们需要丛飞,需要更多的丛飞。

  我们告别丛飞,但我们永不放弃丛飞精神。沈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