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能只关注“性生活状况”这一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0:06 红网

  2006年4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陈贞璟的评论《社会调查不能沦为“窥私报告”》,认为由时尚杂志《男人装》策划发起的“中国城市单身女性排行榜”网络调查是一个“窥私报告”,因为调查中涉及到女性的多项隐私情况。

  这个杂志和某个网站的调查,确实涉及到了城市单身女性的隐私,但是,陈先生随便把别人的社会调查定性为“窥私”,我觉得这样的用语,实在是有一点“轻薄”。

  此文说:“最近一次性生活”、“性交体位”、“一盒避孕套用多久”等,是一些涉及单身女性个人隐私的问题,硬要把个人隐私用规范的数据和比例直观地呈现出来,并加以传播和讨论,有什么意义?

  如果这些调查是基本准确的,那么,这个调查的意义是无穷多的,只是读者的取舍不同而意义各异。道德学家可能从中发出世风日下或者世风日上的感叹,婚姻专家可能从中提出紧缩或者放松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男人可能做出不娶或者宽容的选择,作家可能找出所创人物典型与否的实证,等等。

  我看了不少中国和西方的心理学和性学著作,我的感觉是,中国的这些著作比较苍白无力,而西方的这些著作就比较令人信服。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著作事例缺乏,定性分析大于定量分析;而西方的著作事例丰富,定量分析大于定性分析。

  不是中国人不知道定量分析的重要,而是没有条件进行定量分析。除了自身的经验之外,主要的事实是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才能获得的。因为中国的传统习俗不同,要做性方面的调查是极其困难的。一方面,愿意接受调查的人很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尤其是这样。另一方面,做这样的调查将会付出名誉的代价,比如陈先生就得出了“窥私”的结论。

  西方人做隐私调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比如,英国人费尔德的《理想的婚姻》一书,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出版了,里面有大量的调查、实验数据,比如,画出了性交过程中男女生理和心理反应的精确的曲线座标图。至于著名的金赛性学报告,那更是不得了的调查对象跟踪数据,不但是“窥私”,简直是“直观”。

  中国在这方面起步太晚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一些“勇士”做这项工作。但是,要想接近西方的水平,必须“跨越式”追赶。比如李银河教授,虽然已经显得很大胆,但是,调查数据特别是实验数据还是显得非常薄弱。即使这样,一旦她发言说了真话,就有不少人骂她“出格”。

  这一次的“城市单身女性排行榜”网络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35道题目,而“性生活状况”只是其中一项。为什么评论家们只注意到了这一项,而对其他各项视而不见呢?如果不是有意“窥私”,那么,至少也说明很有“性趣”。

  文革中有一部电影,嘲笑教授给学生讲解“马尾巴的功能”,结果是编剧和导演自己贻笑大方。现在我们知道,连马尾巴都是很重要的,那么,人类自己繁衍后代的性问题,难道不值得关注吗?

稿源:红网 作者:沸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