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的阅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0:19 重庆晚报 |
胡子宏 进入2006年,图书市场热潮迭起。韩寒率先成为图书销售的强心剂。《一座城市》语言诙谐幽默,洋溢着浓郁的社会讽刺,但作为小说却虎头蛇尾,故事的构思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出不成熟的矫揉造作。《就这么漂来漂去》的图片色彩斑斓,文字却显得漫不经心,韩寒似乎更注重于张扬那张年轻英俊的面孔,像是要把自己打造为赛车明星。 韩寒一波未平,莫言热潮再起。《生死疲劳》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它给我带来很难捱的阅读疲劳。莫言用浓重的笔墨描述了驴牛猪狗的心理,貌似实现了章回小说的新突破,但人物形象却显得单薄呆板。莫言对性行为和生殖器的大肆渲染,显得庸俗而无味。我不否认莫言小说的艺术造诣,但没有觉得这部小说实现了“重振长篇小说尊严”。此外,我还阅读了莫言的《月光斩》,也没有产生畅快的阅读感觉。 与此同时,“重振长篇小说尊严”的似乎是《笨花》。铁凝的语言比莫言干净得多,细腻得多。《笨花》通过清末民初至抗战胜利40多年的历史断面,以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的生活为蓝本,以朴素、智慧的叙事风格,凸显出历史风云的变幻,堪称铁凝小说的巅峰之作。尽管厚厚的小说令人阅读时也有些疲劳,但是这样的疲劳显得充实而惬意。 在电视剧《亮剑》大获成功后,小说《亮剑》成为书市的又一个亮点。说它是20年来战争题材小说的罕见佳作绝不过分,相信很多读者会通宵达旦地阅读。另一部借助电视剧而畅销的小说则是《乔家大院》,只要你沉浸于主人公变幻莫测的命运长河中,相信你不会产生阅读上的疲劳。 初春的气候尽管还有些料峭,但《回忆父亲胡耀邦》使人感到了亲情的温暖。那些饱含深情的讲述,再现了一个伟人和父亲的形象。与此同时,《胡耀邦传》(第一卷)也开始被读者传阅,书是好书,可惜50元的书价太贵。感人至深的讲述还有傅彪夫妇合著的《印记》。名人出书早成风气,而从未遭遇过任何非议的傅彪,人缘好,书缘也好;《印记》写得情意绵绵,它的畅销也在情理之中。 一本装帧素朴的《我的1976》出现在书市上,颇为引人注目。1976年,政治动荡的中国正处于严寒料峭的隆冬。36位那个年代的亲历者,用跨越了30年的记忆碎片,描绘出一幅多姿多彩的中国社会全景图。另一本震撼心灵的书是《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读罢该书,你的心灵也许会涌现出一股难以言状的憋闷。几十年前的政治风波竟然使一批著名作家的人格和心灵产生了极度的扭曲和变态,还好,历史终会恢复本来面目,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这个春天,令我感到温暖的还有《艾滋女生日记》。朱力亚是一所著名大学的优秀女学生,在不幸感染了艾滋病后,噩梦般的遭遇摧残着那颗年轻的心灵。她鼓起勇气,讲述了花季人生中感染艾滋的前前后后。那些无遮掩的讲述,会警醒更多的人提防艾滋的侵扰,洁身自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阳春三月,余华的《兄弟》下部终于面世了。可是,在通宵达旦地读完后,却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余华特色的写作风采好像充了水,而最浑浊的水分当属那些色情语言的铺张——举止优雅的余华,竟然张扬出这么多的荤段子。同时,余华把太多的笔墨放在了调侃上,某些诙谐语言的运用,夸张得有些离谱。但我依然觉得《兄弟》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余华塑造的那种非血缘关系的兄弟情谊,那种在灾难岁月中携手闯荡的坎坷命运,极具感染力。 新的书籍纷纷问世,“旧作”依然迷人,《藏獒》和《狼图腾》使人百读不厌。只可惜,海岩的《阳光像花一样绽放》并不迷人,它竟然是旧作《深牢大狱》的改装。《老徐的博客》也未必迷人,徐静蕾的博客写得很真实,但并不精彩,它的结集出版,依然难以摆脱名人效应的炒作。 这个春天有些漫长,名目纷杂的励志书籍依然在招摇过市,鸡汤类散文依然在卖弄着不伦不类的营养。但更大的热潮却是盗版书的嚣张,上述我阅读到的书籍,几乎都能在盗版书摊位上寻到踪迹。《生死疲劳》定价37元,而印刷精美的盗版书仅仅7元。安妮宝贝的《莲花》并不厚重,定价25元,而盗版书仅售5元。毋庸指责盗版书的嚣张,正版书定价高得离谱,盗版书就成了读者的无奈选择。 热情的夏天即将来临,繁杂的书市里,不知道是否还有好戏登台。而我,发自内心的希望是:图书的价格低廉些,作家的写作认真些,读者的阅读轻松些。 网络编辑: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