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藏铁路采访团手记:“没什么退路可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2:22 红网

  19点41分。藏北当雄的黄昏依然明亮。这是绵延不断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之下,一座以畜牧业为主的县城,距拉萨仅180公里,海拔约为4300米。在这里,四月,依旧有细雪吹过县城惟一的一条街道。

  此地是我们在青藏铁路线上停留的第4站,也是湘籍建设者最后的“战场”。

  从4月15日抵达格尔木至今,我们在青藏线的采访已持续了6天。这6天,摄影记者刘刚天天背着20公斤重的摄影器材,在青藏高原奔波不停,不太吭声,但他私下告诉随行的寒梅大夫“头疼、胸闷,夜夜失眠”,寒大夫给他服药,安慰他:“这些反应都正常,可以坚持的,不要退回去啊。”有了这句话,在沱沱河,刘刚甚至发表了他的“悲壮宣言”:“死也要死在这里。” 铁路一直往前,我们的方向,跟它一样。

  谌曜业和杨利文的方向,也跟

青藏铁路一样。

  谌和杨,一个是溆浦人,一个是常德人,分别来自中铁五局二公司、七公司,他们所属的27标段(西藏当雄境内乌玛塘乡至当雄车站,37.77公里)是青藏线上以“生态环保”而闻名的样板工程。两个人都在线上呆了4年。要说“反应”,杨说自己到现在“上个三楼还喘气”,而谌曜业的脸,已经是典型的高原古铜色。问到家人,两人神色都黯然。后来在一家小饭馆,藏族姑娘按当地习俗唱歌敬酒,对着他们唱《天路》,“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他们笑了,和着节奏拍手,大声跟唱,藏族姑娘高亢的嗓音抵不过他们的声情并茂。

  杨说他每次回常德的家,都特别不想上来了。可是,铁路还在向前延伸,“没什么退路可讲”。

  “没什么退路可讲”,对于谌和杨,以及那些在青藏高原创造了一条“天路”的建设者而言,的确是一种传奇,而对于我们,就是一定要坚持到拉萨,一定要一次完整的传奇见证。(潇湘晨报记者 邹 容 发自当雄)

稿源:红网 作者:邹 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