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掘出地层深处的人生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8:12 红网-湖南日报

  编者按

  “五一”又将临近,我省“工人阶级新闻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了。本报派出记者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组织的采访团,深入工厂车间,采访报道工人阶级的先进事迹,宣扬他们的崇高品德、光辉业绩和时代风采;宣扬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宣传企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充分发挥工

会组织作用的做法和经验。从今天起,本报开辟《劳动之歌》专栏,刊发记者发自一线的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喻文杰 赵成新

  通讯员许波3737背上铁镐,戴上矿灯,每天下井挖煤,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却很平凡的岗位上,尹寿甫不断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演绎出精彩人生:从普通农民工成长为采掘副队长,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88年,尹寿甫高中毕业就来到牛马司公司铁箕山煤矿挖煤。挖煤辛苦,每天在不见天日的井下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他身强体壮,但一天干下来腰酸背痛。刚开始下井,一个月收入也就四五百元钱。不少人先后离开了,与他差不多时间进矿的200多个农民工,到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两人。期间,亲朋好友都劝他找别的事做,但他觉得干一行就应爱一行,不然就有可能一事无成。

  他不怕吃苦,中途吃饭时,几分钟就完事,每个班挖的煤总是比别人多上一二吨。连年表现突出,被矿里选为放顶班班长,2000年又被选为采掘二队副队长。当班长和副队长时,他经常要带领农民工进行工作面收尾,负责回收支护架等。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活,工作面坡度陡、煤尘大,顶板有的已破碎,很容易受伤。但他不畏艰难。去年12月份,采掘二队一个工作面收尾,由于地质情况特殊,顶板破碎漏水,他带人回收支护架,最危险的地方他都要自己干。他说,自己的经验丰富一些,遇到险情也好对付一些。在多数矿井一般会留下千分之五左右的支护架不回收,但他觉得每个支护架要花1200多元钱,弃之可惜,硬是克服困难将支护架全部回收。

  尹寿甫做事虽然有时看起来有点猛,但他并不蛮干。之所以胆子大,是因为他技术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多。他与一般农民工不同,很爱学习,只要一下班,他就找采煤技术和安全生产方面的书看。他的床头也总是摆着几本这方面的书。该矿负责人说,他钻研技术的劲头像个技术员。去年下半年,该矿为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系数,与湖南科技大学合作,在急倾斜面进行高落式采煤法试采,他不仅积极参加技术培训班,还购买了《煤矿采煤新技术》细细研读。在现场操作中,他大胆实践,很快便掌握了这一新技术,成了该矿采煤工的“师傅”。在他的指导下,新技术在该矿得到顺利推开,去年四季度,该矿采用新技术采煤,提高产量达15%。

  井下采煤,安全始终是令人牵挂的问题。尹寿甫身为副队长,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安全,还要负责队员的安全。为了在带班时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他非常注意养足精神。下班之后,除了看书外,他不搞其他活动,好好休息。每次上班,他都要比别人提前半小时下井,对工作面的安全情况作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就及时组织人员消除。下班时,他最后一个走,再次检查安全隐患,让下一班挖煤工有安全保障。在一些易发安全事故的采煤时段,他都守在现场。去年4月27日,采掘二队在一个新工作面开始采煤,初采阶段,是最易出事的时候。不巧,他正准备下井时,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他是一个孝子,真想赶快赶到老母身边。但想到安全,还是毅然下了井。

  他平均每年下井318天,去年更是在井下呆了336天。就是休息,他也尽量不离开煤矿。在当副队长的近5年时间里,他回家还不到20次,而他的家离矿井不过40多公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