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田园新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8:53 淄博新闻网

  ――东坪镇5000亩优质绿色小麦项目建设纪实本报记者 吕则征 通讯员 翟慎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淄川区东坪镇的5000亩优质绿色小麦项目区,展现在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干劲十足的镇机关干部、各村的群众,正在铺路基,修水池……在循山势开凿的生产路上,汽车、拖拉机在不停地奔跑,沟渠上下贯通,新修的水池蓄满了水,涵闸配套,麦田里PE管道纵横交错,既能排水或灌溉,又可以进行机械化耕作,东坪镇5000亩优质绿色小麦基地已初见成效。

  基地开发:拓出一条致富路东坪镇地处我市南部山区,全镇24个行政村,1.6万口人,人均不足6分田。土地瘠薄,水源奇缺,资源匮乏。历届党委、政府领导始终把治山治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在首位,使东坪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

  去年,东坪镇党委、政府争取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5000亩优质绿色小麦项目,被省开发办列为“以奖代补”的项目。项目总投资270万元,规划面积5850亩,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涉及山头、宝泉、上台等7个村,受益人口5200人。

  由于这项工程需要镇上先自筹资金,按照开发的标准要求建设,工程结束并验收后,国家和省市进行“以奖代补”。项目区内各村,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先干后补”。镇党政主要领导每人集资3万元,其他领导成员每人2万元,共集资30万元。同时向区财政预借一块资金,从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干群同心:戮力建设新田园去年6月16日,东坪镇拉开了对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大会战的序幕,组织7个受益村群众,统一集中会战,镇党政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和指挥部成员天天靠在工地上,及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施工中的困难。每天早出晚归,一天工作12个小时,废寝忘食,从未休过一个节假日,个个都晒黑了,累瘦了。党政领导成员白天在现场指挥,晚上都住在镇机关开调度会。

  关键时期镇机关重新安排了上下班时间,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突击队,到项目区内义务劳动,早出晚归,每天劳动达8小时,手磨起了血泡,但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50多名镇机关干部先后在工地义务劳动26天1300多个工日。镇中心校的教师和卫生院的职工,看到镇机关干部天天到工地义务劳动,深受感动,也利用星期天休息日,几次自愿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干部豁得出,群众争着上。项目区内的群众争相参与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摄氏40多度的酷暑下开山放炮整修生产路,还是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冬整修地堰、安装PE管道,始终保持高昂的施工热情。山西村七十多岁的老党员王德冈,不顾年老体弱,靠在工地上干活40多天,还动员自己的亲属参加工程建设。

  旱涝保收:靠天吃饭成历史经过10个月奋战,到今年4月中旬,5000亩优质绿色小麦项目建设竣工,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项目总投资270万元,投工2.8万个,开挖土石方3.9万立方米。新修生产路9条,长12公里;整修地堰7.5公里;新建扬水站3处,闸室10个,架设农电线路2.6公里,开挖疏浚沟渠12公里,维修水渠6.8公里,铺设PE管道20公里,建出水口300个,新建涵洞17座,建50立方米水池10个,200立方米水池5个,2500立方米水池1个,维修300立方米水池2个,2500立方米水池1个,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2个;新建道路林网绿化12公里,栽植国槐、柿子6000株;培训农民5000人次,良种推广率达100%,配置分析仪器5台。通过项目建设,山旱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节水灌溉高产田,项目区内生产路循山势开凿而成,如今,农用车、摩托车都能开到田间地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初步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渠相连、田平整、机能耕、路相通”的良好的农业发展态势,突破了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围绕5000亩优质绿色小麦项目建设,东坪镇注册了“孟子山”牌绿色小麦和绿色石磨面粉并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新上的淄博锦波石磨面粉项目,年产达2000吨绿色面粉。仅此一项,种植同等面积小麦,农民可增收15%和20%左右。

  如今,随着整个工程的竣工,5000亩优质绿色小麦基地的初见成效,年可增加收入222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27元,农民的钱袋子一年年鼓起来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