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在做怎样的“功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8:53 淄博新闻网

  ――粤闽民营经济考察纪行之二本报记者 徐建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已是深入人心。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发,更成为民营经济跃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里程碑。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认识、领导重视、政策优惠、扶持力度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一定程度上说已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政府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政府该做哪方面的“功课”,东莞市给了我们很好启迪。

  我们到达东莞市的当天下午,一场以“国际贸易壁垒与我们的民营企业”为主题的“东莞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活动正在举行。这项活动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扶强扶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市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平台的一个缩影。

  由政府出资,针对民营企业不同时期的需要,邀请著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为该市的50强民营企业、获办事优先卡企业等重点大型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解惑释疑,传经送宝,旨在政府、专家、企业三方搭起的互动平台,使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经营思路,加快观念和知识更新。

  由此,可看出东莞市政府在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角色的转变。

  据负责承办该项活动的东莞市民营办、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负责同志介绍,以“求知、交流、分享、奋进”为宗旨的“东莞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活动自去年底举办以来,至此已是第3期了。此项服务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充分认可,激发了民营企业家打造学习型企业的热情。今后他们将每月都组织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

  即使在民营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东莞,东莞人还是保持着相当清醒的头脑,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东莞市领导归纳了这么几条:一是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比较大,但强的不多,纳税前十名的民营企业都不超过2亿元;二是知名品牌,即两自企业少(自主品牌、自主技术);三是家族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四是部分企业家耐不住寂寞,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多元化,核心竞争力不强。

  正是有着这样的洞悉,东莞市政府去做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制造者,去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定者,争做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资源、人才开发、资金融通的服务者。

  东莞市正在修订和完善2001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突出“放宽投资领域,实行公平竞争”精神。更加具体地规定了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综合素质等内容。

  2005年,该市首次将民营经济发展列入规划的专题,形成了《东莞市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这与先前完成的东莞民营企业研发、东莞制药行业、东莞民营企业制造业国际化等调研,规划了东莞民营经济发展纲举目张的蓝图。

  健全和发挥各类平台作用,促进各项服务到位,是东莞市政府职能到位不越位的具体体现。

  高度重视会展经济作用,搭建经贸交流的平台。市内外的投资推介会和商贸洽谈会都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通过参会,不仅获得了投资合作的机会,更使产品走向了世界。

  加强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民营企业融资平台。该市成立了民营融资辅导中心,分成三个片区服务小组,定点为各镇区民营企业提共专业的财务顾问服务。仅去年一年,民营融资辅导中心累计帮助820家民营企业,争取贷款23亿元。(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发挥信用担保体系作用,全市信用担保公司已发展到15家,去年发放贷款50亿元,居广东省第3位。

  创新服务培训平台。该市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创新精神不强问题,2005年5月,该市组织了42名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的东莞民营企业家赴浙江学习考察高级研修班,调动了民营企业家学习创新热情。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难点热点问题,该市还先后举办了“在美国,中、南美洲建立品牌和建设销售的问题和具体办法”商务研讨会、东莞市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专题“系列培训等。

  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后劲所在。为此,东莞市正在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力度之大,让人惊羡。从2006年起,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科技发展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提高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水平。一是以松山湖高科技园为载体,建立各种形式的公共创新平台,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建立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建立的技术创新机构给予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三是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技术依托,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四是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创办和投资民营企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民营企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