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支教,“请进去”更要“走出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8:57 四川新闻网

  下月初,55名来自北师大和首师大的博士和教授级研究人员将走进广安中学等城八区32所初中学校工作。不过,分到这些“高级头脑”的初中校,在北京老百姓眼中多为综合质量一般的学校。(4月20日《新京报》)

  将55名教授“请进去”,开启了北京市“支教”的破冰之船,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均衡教育资源的实质性步骤。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

以及同一地域的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均衡,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畸形分布,由此造成的教育不公深为世人所诟病,并引发了诸如择校、高考移民等等一连串的后遗症。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出于急需人才的考虑,实行一系列重点扶植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话,那么,在改革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今天,重点扶植政策则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非公平性。以“支教”之类的措施促进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资源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笔者曾在农村基层中学从教近20年,以我的亲身感受,均衡教育资源不但需要“请进去”,更需要“走出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工作者大概都深知这两句话的道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多数的农村学校教师,“读万卷书”受到条件的限制,学识水平有限;“行万里路”对他们更是奢望。在我的从教经历中,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条件还不错,但除了自己创造条件尽量多读些书外,“行路”的机会只有一次――那次,经过我的多次恳求,校长终于同意报销一半的费用。暑假里我只身“走出来”,参加了我和全校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次全国性教学研讨会,聆听了六位一线名师授课,教学思想受到深刻启迪……

  从书本里得知,象朱自清、叶圣陶这样的大家,年轻时曾经任教小学,他们的学生有的后来也成为象他们一样的大家。于是我常常问自己,我能不能培养出将来可能成为大家的学生?不能,断然不能!即使有那样的学生,也会被我这样孤陋寡闻、误人子弟的老师所“误”――这,竟然成了我工作、学习的唯一动力。将“高级人才”“请进去”固然为弱势学校送去渊博的学识,更送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但“请进去”毕竟是“输血”;而加强管理者和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安排管理者轮流到优质学校挂职,教师轮流到优质学校实习等等,更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这种“走出来”才是“造血”。

  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不会一蹴而就,“高级人才”支教虽具有均衡资源的破冰意义,也仅仅是措施之一。逐步扩大“高级人才”研究内容和成果的辐射效应,是“请进去”的必要,但“请进去”之外,更需“走出来”。因为,“输血”与“造血”相比,“造血”更是改善教育资源状况的良策。(作者:赵炳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