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记者西征探险专题探险队成功穿越罗布泊大峡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2:01 大连晚报

  

本报记者西征探险专题探险队成功穿越罗布泊大峡谷(图)
环保罗布泊寻找彭加木

  本报记者西征探险专题报道

  探险队成功穿越罗布泊大峡谷

  这段旅程相当艰难,刚刚上路就遭遇8级的沙尘暴,坚硬崎岖的盐碱地被司机戏称为“拆钉路”

  ■本报特派记者李秀峰罗布泊湖心电

  20日上午,探险队在罗布泊大峡谷附近遭遇强烈的沙尘暴袭击。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经过众人的努力,终于穿越了罗布泊大峡谷。当日下午,探险队又穿越了被喻为本次探险最难走的路——罗布泊湖区,到前日傍晚7时左右,探险队全体成员陆续到达罗布泊湖心。

  胜利穿越60公里峡谷谷底

  20日一早,探险队在总队长唐守业的带领下,来到了罗布泊大峡谷附近,做着谷底穿越前的最后准备。唐守业告诉记者,这个峡谷是本次探险队的总指挥吴仕广于1997年发现的,这里的道路也基本上是吴仕广带人“趟”出来的。“我也曾来过此地一次,峡谷位于库姆塔格沙漠,其两侧都是非常高大的石柱,谷底的道路也是崎岖不平,异常难走。”唐守业说,“因为此前无人发现,该峡谷还没有名字,因此我们将它叫做罗布泊大峡谷。我曾查阅过有关资料,目前还未查到世界上关于沙漠中的峡谷的有关资料。”

  上午8时30分,探险队正式进入大峡谷,记者所乘坐的汽车走在最前面,记者看到,谷底地表类似干枯的河床,到处都是巨石及流沙,车辆不得不避而行之。而峡谷两侧则全都是高大的石柱,石柱平均宽5米左右,最高的有70~80米,最低的也有40多米。吴仕广告诉记者,所谓的峡谷其实是罗布泊季节河的河道,但是由于干旱,目前该河道内已经根本没有水了。“峡谷的前方就是阿尔金山,以前,山上的积雪融化及下雨后都会流下来,从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形成了这道‘鸿沟’,形成了这壮观的一景。”吴仕广说,“峡谷两侧的石柱以前都是季节河的堤岸,由于河内已经干枯,经过以前的水作用及后来的风作用,就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石柱。峡谷谷底全长60公里,最高处海拔3000米左右,最窄的地方,仅有10米左右宽,由于地面的不平坦,仅够一辆车通过。”

  在穿越的过程中,探险队的车辆不断地遭遇险情,因为每个石柱之间都有一些缝隙,因此从这些缝隙中不断滚下石子及流沙,使得司机师傅们不得不倍加小心,就连临时停车时,都得查看停车处周围是否有落石的危险。不过随着全体探险队员的努力,最后探险队终于有惊无险地穿越了60公里长的峡谷。

  突然遭遇强烈沙尘暴

  中午12时左右,当探险队抵达罗布泊大峡谷谷口的时候,一些探险队员刚想欢呼,突然看见远处的戈壁滩上似乎扑来了一堵“沙墙”。“大家快上车,沙尘暴来了。”一见此情景,沙漠经验颇为丰富的吴仕广就提醒大家,果然,在上车不久,探险队就被沙尘暴“包围”了:强烈的飞沙打击着随队汽车的车表,发出“咯咯”的声音,而透过车窗,发现外面的能见度仅为几十米,天与地仿佛瞬间都被黄沙遮盖了。经过探险队的几位领导紧急协商,最后决定,因给养车辆19日已经离队,探险队必须顶着沙尘暴前行,按期于前日傍晚与给养车辆会合,如留在原地,不但有被沙尘掩埋的危险,还会因给养不足而被困。随后,全体车辆在吴仕广的指挥下,开始前行,由于能见度极低,因此所有的车辆都是在漫天飞舞的狂沙中摸索前行,有3辆汽车由于看不清路差点迷失方向,大家找了好久才找到这3辆车。

  “在我们探险队进入罗布泊前,这里曾有一场22年罕见的沙尘暴,按照一般的周期,10天左右这里应该还有沙尘暴,现在正好是一个周期的第十天,这场沙尘暴有8级左右了。”吴仕广说。

  司机胆寒的“拆钉路”

  在这支探险队中,有过数次罗布泊地区内驾驶经验的司机师傅们可谓个个技术优秀,无论是前几天穿越的库姆塔格大沙漠,还是40公里长的盐碱地壳,他们都没有叫苦。可是,前天下午1时左右,当探险队抵达罗布泊地区内的落瓦寨时,面对着前面的罗布泊湖区,这些优秀的司机却愁眉不展。

  因为从落瓦寨到罗布泊湖心需要走100多公里的盐碱地,这里的盐碱地与前几日记者所路过的不同,除了坚硬无比外,还非常崎岖,司机都称这条路是“拆钉路”,意为走完这条路,车上的每一个螺丝钉都能因强烈震荡而被“拆”下来。

  走在湖区内,记者感到了强烈的颠簸,即使是乘坐的是安装了优良减震系统的越野车,也是无济于事。每行驶一步,车后面所载的行李都会高高地“跳”起来,车内的人也开始东倒西歪。时间一长,人身上的每一个关节都被震荡得异常疼痛,许多队员还因这强烈的震荡而呕吐起来。

  汽车就这样在强烈的颠簸中前行,平均速度约为每小时20公里。“罗布泊湖区是一个盆地,整体地表比较平,无沙丘及山丘等物,可我们却在世界上最平坦的地方走最难走的路呀!”许多探险队员都说出了这样的话。

  终于抵达罗布泊湖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道路异常难走,经过了近6个小时的煎熬,探险队终于抵达了罗布泊湖心,实现了南北穿越,与先期抵达这里的两辆补给车辆会合,晚上又能吃到热饭菜了。

  前天晚7时左右,探险队的8辆汽车陆续抵达湖心,准备在这里安营扎寨。记者在湖心附近看到,这里立着不少纪念碑,都是一些来此地探险的人留下来的。除此以外,这里的地表也是坚硬无比的盐碱地壳。

  “罗布泊内的环境恶化太快了,我1999年来湖心的时候,此地的地表还是黑颜色的,表面还有一些潮气,没有一堆沙子,但是现在这里的地表全都成了盐碱地,也找不到一点黑土了,到处都是白沙。”再次来到罗布泊湖心,探险队总队长唐守业颇有感慨地说。前天傍晚,探险队在罗布泊湖心安营扎寨,为了防御强烈的沙尘暴,总队长唐守业嘱咐大家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小心。罗布泊湖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和积盐中心,古时称为“盐泽”,而罗布泊曾经为我国第一大内陆咸水湖,随着地理条件的变化,这里逐渐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冬季严寒,夏日酷热,终年多风,极度干燥,被称为“死亡之海”。罗布泊湖干枯后,这里的钾盐等成分逐渐沉淀,其中的水分蒸发后,在地表形成了厚厚的一层盐碱地壳,该地壳异常坚硬。6月份时,盐碱地的地表温度可达70摄氏度以上。

  图片说明:大连六名志愿者抵达罗布泊湖心,右一、右二为本报特派记者王士俊和李秀峰。

  相关报道

  科学探险日记一日之内如历四季

  ■李秀峰

  4月的罗布泊,气候是千变万化的,夜晚温度最低时达到摄氏零下10度,而白天14时左右,气温又能升到摄氏30度以上。

  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遇到很多麻烦,早晨的时候需要穿着厚厚的毛衣,而中午的时候又得全部脱掉,穿着条小汗衫还觉得热。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在盐碱地壳中,因为地表聚集着大量的钾盐,所以温度更高,中午时刻最高时能达到零上50摄氏度左右,在上面没走几步,鞋底就被高温烤软了。

  这样剧烈的气温变化对于初次来到罗布泊的人很不适应,不少队员感冒了,许多人的嗓子也发了炎,为了避免感冒,队员们都在想办法,但即使天天喝感冒冲剂,嗓子也还是难受。

  此外,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难熬,外面的狂风经常会将帐篷“摇”的非常猛烈,人也经常会被摇晃着的帐篷惊醒,但是,最令人难受的还是异常的低温,即使是套着厚厚的睡袋,再盖条厚厚的棉被,但身体还是会瑟瑟发抖。为了避寒,所有人都套着棉衣睡觉。

  尽管气候条件艰苦,但是这种24小时内经历40多摄氏度的温差,并没有让队员们感到胆怯,许多人都笑称探险队是晚上过冬天、早晨过春天、中午过夏天、傍晚过秋天。“一天就能经历4季,不到罗布泊还真是体会不到呀!”许多人都有了这样的感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