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术成果由谁考核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6:00 光明网
王巧玲(北京联合大学教师)

  4月19日《新京报》刊登了题为《为学术论文的产量设“上限”》一文,作者提出不只要对一名学者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做“下限”要求(比如每年1~2篇),还应该附加“上限”规定,对每年发表研究性论文(比如10篇)过多者,要进行严格的复查。笔者认为,作者的看法明显有失公平——难道一名学者每年发1~2篇学术论文,就不应该被严格审查了吗?这所谓严格与否,又怎么操作和判别?

  所以,笔者认为设上限、下限都不重要,关键在于“由谁来考核”。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考核工作,事实上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在当前普遍采用的

考核机制下,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是由学者所在单位的管理者承担的。数量的评价以及对数量评价方面公正性的保证相对简单;而对论文质量的评价,离开了相关专业背景的支撑,就难以保证了。

  以论文为例,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均有发表级别的要求,比如核心期刊、专业期刊或国际性研讨会、全国性研讨会、省级研讨会等。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期刊自身的“专业性”与“公正性”,如何保证?

  谁来对它们的工作进行考核?

  如果这些被委以“研究论文质量评判工作”的期刊或研讨会的组织者们,素质并不合格,又该如何?事实上,被称为“学术垃圾”的论文,大多是以这些期刊或研讨会组织者给予的“名分”,变成了所谓的“科研成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