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焦作:用文化带富一方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6:49 光明网-光明日报

  建设新农村

  春日薄雾里,河南孟州市段东村村民杜尚志正带领十几位村民忙碌着。已经建好的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菜苗长势喜人。他承包了40亩土地种植反季节蔬菜,年收入逾10万元,村民戏称他开了家“绿色银行”。

  其实,这样的“绿色银行”还有很多:吴寨的大棚蔬菜、范庄的生态果园、黄河滩的绿色奶牛场、岭区的小杂果、平原的优质种子粮……平均每亩地的效益都超过了2500元。

  这么高的土地产出效益源于一群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提升文化素质:打开知识之门

  焦作有10个县(市)区,是中原城市群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农村经济一路攀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孟州市南庄镇桑坡村素有“皮毛之乡”的美誉。1991年,村里多数群众富了起来,但是小农经济意识和工艺落后等现实问题成了制约桑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依靠科技,提升产业档次,让他们找到了市场竞争力,桑坡皮毛一下子登上一个新台阶。

  1998年,村民丁九第一个上网。4个月后,一笔价值400万元人民币的生意在网上成交。随后全村有41家企业蜂涌上网,网上做生意成为时尚。

  桑坡人一次次看到了文化知识的现实力量。

  现在,提高村民素质已切切实实成为振兴桑坡的百年大计。投资600万元兴建了标准化的中小学教学大楼,投资100万元配齐了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投资150万元兴建了一流的幼儿园,配备了电视、电脑、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立了农民教育基金会,每年拿出数万元,奖励优秀教师和升入重点高中、大专院校的优秀学生,使青少年“比学习、比进步、比文明”的风气更加浓厚。

  靠着发展集体经济,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的村民已进入了小康生活。然而村干部也愈加明显感觉到,企业的发展,对新一代工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培训,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来武装新一代农民工人。仅2005年,村里利用每周的学习日,培训员工累计达9000多人次;送出去,选派素质高的企业管理干部,到大专院校深造学习,接受最新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驾驭企业和市场的能力。2005年,先后送4人到清华、北大学习。这种方法在许多富裕起来的村庄都实行着。焦作市马村区白庄村则要求,每一位到村办企业工作的村民,都要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

  建立农村文化中心:打开财富之门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已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多元需求。

  遍布焦作市、县的1737个文化中心应运而生,深深吸引着老老小小的村民。

  从2001年起,焦作市以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在全市实施“千村宣传文化阵地工程”,截至目前已建立农村文化中心173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5.5%。

  这里有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现代农民学校、小戏台等,村民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文化中心满足了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致富的盼望。

  焦作市委书记铁代生说,它已成为农村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精神中心。

  利用这个平台,将文化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文化中心的工作重点。

  各文化中心常年坚持对群众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围绕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经常举办各种技术和知识讲座,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技术指导。

  农民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随之不断增强。温县仓头村农民掌握怀药种植和加工技术后,200多药农走上了致富路。沁阳市九渡村原为山区穷村,三年前建立文化中心后,省、市专家讲解的市场经济知识更新了村民的观念,他们利用本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淳朴的民风民情办起了丹河峡谷民俗游,家家户户办旅舍、开商店、搞漂流,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现在,焦作已形成了“以文育农、以文兴农、以文富农”的良好氛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